大泡性角膜病变 2003-8-2013:20:33
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形成水泡的状态称为大泡性角膜病变。由角膜内皮细胞的异常或破坏所引起。正常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约为3000个/mm2,其减少至500―1000个/mm2时,即可能发生本病。白内障手术后,眼外伤、青眼晚期,严重的色素膜炎,Fuch氏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移植失败等均可能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破坏和减少,导致大泡性角膜病变。
临床表现:1.角膜上皮水肿,有数个上皮水泡形成,易破裂,可反复形成水泡。
2.自觉疼痛,有严重刺激症状。
3.角膜内皮计数明显减少。
诊断依据:1.有眼外伤、眼内手术、晚期青光眼或色素膜炎、或Fuch氏角膜营养不良病史。
2.明显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水泡形成。
3.角膜内皮计数明显减少。
治疗原则:1.局部高渗药物滴患眼,减轻角膜水肿。
2.亲水角膜接触镜,减轻症状。
3.手术治疗:穿透角膜移植;角膜层间烧烙术。
用药原则:1.轻症可对症治疗,一般用高渗剂点眼或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用抗菌素眼药预防感染;
2.手术患者加全身用药并辅以支持治疗。
辅助检查:1.非手术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手术患者检查专案应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疗效评价:1.治愈:角膜水泡及症状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水泡减少。
3.未愈:角膜水泡增多,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