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庄子的书中就有所记载,它是指甲状腺增生、肿大,但功能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缺碘、缺乏某些酶或者是受到一些能引起甲状腺肿物质的影响,而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的疾病。
甲状腺肿可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两种,其中以地方性甲状腺肿多见,患者主要见于离海较远、海拔较高的山区,我国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青海、内蒙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而散发的甲状腺肿病人比较少,大多发生在青春期、怀孕期、哺乳期、绝经期。
病因
有些单纯性甲状腺肿有明确的病因,如食物中的碘不足、食用一些可以导致甲状腺肿大的物质,或者是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中有缺陷。但多数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原因不清楚。
虽然病因不同,但导致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致的,当一种或几种因素影响了甲状腺合成、分泌激素的能力时,就会导致垂体生成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结果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腺体肿大。但是,化验发现大多数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是正常的,估计还与其它机制有关。
1、缺碘:缺碘是引起地方性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流行此病的地区,土壤、水、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状腺肿的发病数成反比,而食用碘化食物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等事实都证明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的重要原因。但注意在某些含碘较高的地区中,也有一些甲状腺肿大的病人,说明高碘也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因此每天食用适量的碘才能起到预防作用,人体每天最低的碘需求量约为七十五微克,每天的摄入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微克。
另外一种情况,即虽然吃入的碘是够的,但因身体需碘量增大而发病,这种情况称为碘的相对不足,多出现在生长发育期、怀孕、哺乳、寒冷、感染、创伤、精神刺激时。
2、致甲状腺肿物质:萝卜族食物含有硫脲类可导致甲状腺肿大,而黄豆、白菜中也有某些可以阻抑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结果引起甲状腺肿大。土壤、饮水中缺乏钙、镁、锌等矿物质,也对甲状腺肿的发生有影响。另外,服用某些药物如硫氰化钾、过氯酸钾、对氨水杨酸、磺胺类、保泰松等,可妨碍甲状腺激素合成。
3、激素合成障碍:引起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原因是遗传性酶的缺乏,结果造成激素合成障碍,如缺乏过氧化酶、胶碘酶,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或缺乏水解酶,使甲状腺素不能正常的释放入血,也导致甲状腺肿。这种先天性缺陷属于隐性遗传。
甲状腺肿的改变
发病早期,甲状腺呈弥漫性轻度或中度增生、肿大,血管增多、腺细胞肥大,当疾病持续或反反复复的恶化、缓解时,甲状腺因不规则增生或再生,可逐渐出现结节。到了后期,部分腺体可发生坏死、出血、囊性变、纤维化或钙化,此时甲状腺不仅体积显著增大,而且有大小不等、软硬不一的结节。
临床表现
散发性甲状腺肿常在表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发生,腺体通常轻度肿大,呈弥漫性,质较软,晚期可有结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小不一,一度肿大时看上去不明显,但可以摸到。二度肿大在吞咽时可以看到肿大的甲状腺。三度肿大时,即使不做吞咽动作也能看到。四度时肿大就很明显了,颈部外形也发生改变。五度肿大时极为明显,多数伴有结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早期除了腺体肿大以外,一般没有症状。明显肿大的甲状腺因为压迫气管可引起喉部紧缩、干咳。成人在多结节甲状腺肿基础上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而出现功能亢进的症状。在严重流行区,小儿甲状腺肿常伴有呆小病。在缺碘严重的地区,甲状腺结节肿大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甲减。
诊断
如果发现甲状腺肿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就可确定为单纯性甲状腺肿。
治疗
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多可自行消退。
对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可用补充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以补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不足,达到缓解甲状腺增生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肿。
1、甲状腺激素:干甲状腺制剂、左旋甲状腺素都是常用药物,疗程一般为3~6个月,停药后如果复发可重复治疗。
2、病因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通过补碘治疗,每天的补充量应为二百微克,存在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因素,也应进行纠正。但补碘有可能引起甲状腺毒症。
3、手术治疗:当腺体过大到妨碍工作和生活,或引起压迫症状,而且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果腺体内的结节怀疑有可能为癌肿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手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仍可增生、肿大,为防止再形成腺肿、或手术引起甲状腺功能偏低,应长期服用干甲状腺制剂或左旋甲状腺素。
预防
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居民,须在普查的基础上作集体性预防处理,此对预防该区的呆小病、腺瘤、腺癌以及腺体功能失常有重大的意义。
在缺碘区,预防仍以碘化食盐最为有效而方便,食盐中加碘化钠或碘化钾的浓度一般为万分之一。预防剂量多少应根据当地缺碘情况,每日摄碘二百微克,已足够预防所需。
使用碘油肌注法作为预防措施,效果良好。由于碘吸收极慢,在体内形成碘库,成人一次肌肉内注射碘油2.5毫升,可以保证五年内碘供应正常,对婴幼儿的效果优于碘化物,但相对需要量较成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