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2009-12-07 hbv.sosyao.com A +

全世界估计有1亿7千万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我国约有3000多万。1992年我国调查,在自然人群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是3.2%。患者感染HCV大多发生在1990年前后,源于输血或血制品感染。虽然2005年以来我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但这不是因为新发病的病例数越来越多,而是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丙型肝炎的认识提高和丙型肝炎高危人群主动到医院就诊,检测人数明显增加所致。因此,近年来,我国报告的丙型肝炎病例数增加,其中大多数是以前感染的,不是新近感染病例。2006年我国报告丙型肝炎70681例,2007年1~10月,报告81921例。然而,对丙型肝炎的治疗和认识尚不够。一项在某三甲医院患者开展的调查中,28984例患者做了抗HCV检测,结果抗HCV阳性患者983例,占3.39%。在抗HCV阳性的患者中,只有22%接受了进一步的HCVRNA检测,仅不到5%的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中国医学健康网
HCV感染后多数患者(80%)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包括儿童和成人,而一旦感染,极易转为慢性,约占70%~90%。丙型肝炎的进展速度与感染时的年龄相关。儿童时的HCV感染的疾病进展较慢,约10~30年才发展为肝硬化;但免疫功能低下和老年患者,可在2~3年进展为肝硬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丙型肝炎患者中有5%~20%可进展为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在20岁时发现并治疗的丙型肝炎,治疗效果较好,而60岁时治疗的效果较差。

HCVR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复制,也可在外周单核细胞内复制。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与甲、乙、丁型肝炎相似,但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胆管损伤和脂肪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V感染。除了肝病表现外,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比较多见,应予以重视。主要的肝外表现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扁平苔藓、白癜风、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可能与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有糖尿病、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特发性肺纤维化、关节痛和肌痛等。对一些具有肝外表现的患者,医师应想到检测HCV标志物。

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征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根据输血和血制品注射史,和HCV暴露史。临床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右肋下不适,少数有低热或黄疸。实验室检查可有ALT升高,血清抗HCV和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根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或无肝炎史但肝脏活检符合慢性肝炎诊断,根据临床,实验室和病理结果综合分析,也可诊断。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后,很少自发缓解。

慢性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不是HCV病毒直接的细胞损伤效应,而是通过免疫介导,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和CD8+细胞起重要作用。

HCV病毒有6个基因型,以1型最为常见而治疗较难,其他依次为2和3型。各地区的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可有差异。

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以血清中检出HCVRNA最为重要,同时可有ALT升高或活检组织示肝病变进展。只要没有并存的严重疾病或应用干扰素的禁忌证,就应该采用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

现有的定性测定HCVRNA方法的灵敏度可检出每mL血清10~50IU(大致相当40~100基因当量拷贝);定量测定HCVRNA的方法能测出每mL血清0.2~5×106IU(大致相当1~20×106基因当量拷贝)。

本新闻共7页,当前在第1页1234567

肝病专家咨询电话:028-86697929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