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推荐到首页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11期1/3页123
【关键词】心舒
【摘要】目的探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心舒,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治疗前后观察发热、胸闷痛、心悸、气促、水肿等证候改变,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结果对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但心舒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但心舒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舒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为探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笔者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与辅酶q10胶囊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均来源于中医院门诊及病房,符合诊断标准,纳入临床研究的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3~55岁,平均36±13岁,病程0.5个月~1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3~53岁,平均36±14岁,病程0.5个月~1年。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5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
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分为邪毒侵心证、邪伤心阴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
1.2.3临床分期及分型临床分期分为急性期、恢复期、迁延期和慢性期4期。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型。
1.3试验病例标准
1.3.1纳入标准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为“邪伤心阴”或“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证者。
1.3.2排除标准(1)患有甲亢、β受体功能亢进及影响心脏的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等;(2)小于16岁,大于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心舒(药物组成:杜仲30g,黄精30g,菟丝子30g,黄芪30g,法半夏15g,血竭10g),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每次20mg,每日3次。1.5观察标准治疗前后观察发热、胸闷痛、心悸、气促、水肿等症候改变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
1.6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和早搏疗效判定标准;均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种。
1.6.1综合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各项检查有一定改善。(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1.6.2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1)临床治愈:24h心律失常为偶发或完全消失。(2)显效:心律失常减少80%以上。(3)有效:心律失常减少50%~80%以上。(4)无效:心律失常减少小于50%。
1.7统计学方法临床总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1/3页123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