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藏毛囊肿

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3例分析)

2009-12-07 journal.shouxi.net A +

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3例分析)首席医学网2008年04月08日17:23:45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艾克拜尔苏里坦高维鸽龚旭晨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肛肠外科830001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藏毛窦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一个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多,常含一簇毛。本病为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肥胖和毛发浓密的人易发病。我院2000~2007年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的患者13例,诊断明确,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维吾尔族男性。年龄19~56岁(平均37岁)。13例均因骶尾部反复脓肿形成及破溃就诊,病史6个月至10年。其中1例合并高位肛瘘。查体:窦口均位于肛门后正中距肛缘3~6cm处,可见1个感染外口,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2~5个,直径约1~5mm。周围皮肤红肿,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检查发现窦道行向头颅侧,探针可探入3~5cm,挤压时可排出少量脓液。

1.2手术方法及结果本组13例均行藏毛窦一期切除缝合术,术前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病灶切除缝合术。术前常规备皮,刮净毛发,以肥皂水洗净术区,庆大霉素冲洗窦道。硬膜外麻醉后,先以亚甲兰经窦口注射,使其窦壁及囊腔内染色,采取纵向梭形切口,先切开皮肤并逐层以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包括窦口、窦道在内的全部慢性炎性增生组织,深至骶尾筋膜浅层。术中严密止血。伤口全层无损伤性1#丝线全层间断缝合,间断垂直褥式缝合皮肤,然后收紧减张缝合线,待皮下、皮肤缝合后,加压包扎切口。术后解剖标本可见窦道内有呈束状的毛发。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伤口辅以75%酒精湿敷治疗并每日换药,14d拆除伤口缝线及减张线。其中1例患者伴有高位肛瘘,同时给予行肛瘘挂线术。结果本组1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

目前对藏毛窦的认识尚存在分歧,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一种获得性病变,由于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亦有人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反之,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会阴、臀部多毛的男人,其毛发生长和皮脂腺分泌增加,且常有感染,刺激和深部组织有毛陷入等因素存在,因此后天性疾病的观点比较为大家所接受。当然也有些情况如未发生感染的藏毛囊肿等不能完全用获得性疾病来解说。本组病例中发病患者均为男性,且均为维吾尔族,说明该病的发病与性别及种族有关。

藏毛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表现为骶尾部反复脓肿,多能自动破溃形成窦道,与普通的肛瘘和肛旁脓肿较难鉴别[1]。临床上,藏毛疾病所致窦口多在臀沟处,窦道的走行方向,多向头颅侧,很少向下朝向肛管,肛管内没有内口,常不能触及肛瘘典型的条索样的肿块。而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肛管内有瘘口,肛周可触及条索样肿块。本组13例窦口均位于骶尾部,窦道行向头颅侧,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5cm,而且未见内口。因此在临床上有上述特点的病变,应考虑藏毛疾病的可能,不应将是否有毛发作为诊断此病的唯一依据[1]。

目前国内外介绍的手术方法大致可归结为3种:单纯窦道或囊肿切开引流术、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术以及一期切除缝合术。单纯窦道或囊肿切开引流术只能达到引流排脓的目的,故仅适用于局部感染有脓肿形成的病例。对不伴感染的病例则须采用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术或一期切除缝合术。但创面敞开引流术大大延长了住院治疗时间(2~3个月),反复换药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负担,并且复发率有时可高达20%[2]。笔者认为一期切除缝合术适用于大部分潜毛窦病例。但对脓肿形成者应给予切开并充分引流;对局部炎症明显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一期切除缝合。因此围手术期对感染的控制尤为重要。加布里尔(Gabriel)强调一期缝合必须注意下列禁忌证:①以前作闭合手术,现为复发者;②病变范围超过7.5cm;③窦道外口离中线3cm以上;④囊肿中未见分泌物;⑤体毛太多者[3]。

本组13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笔者认为,藏毛窦并发感染时,应先行抗感染治疗[4],包括全身用药及局部窦道冲洗。术前将原发和继发窦道内注入美蓝,使其窦壁及囊腔内染色,手术时切除范围适当,防止切除过多,损伤周围组织、神经;切除过少,病变复发。术中用电刀切除,电凝止血,不留线结以防感染、线结外溢。如皮肤张力过大,可先做减张缝合,或切口处另做减张切口,或放置引流条以充分引流。术后给与抗炎治疗病每日换药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1]傅传刚,姚航,金黑鹰,等.藏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3):169-170.[2]SpivakH,BrooksVL,NussbaumM,etal.Treatmentofchronicpilonidaldisease[J].DisColonRectum,1996,39:1136-1139.[3]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00-1602.[4]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67-5701.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