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苏,张兴祥,王创利,徐卫袁,刘忠宝
【摘要】目的总结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经验,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54例进行分析,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评定临床手术效果。结果随访51例,随访时间6~12个月,优35例(68.53%),良12例(23.53%),可4例(7.84%),优良率为92.16%。结论合理使用内植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有利于患者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在临床上可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尺骨;骨折;外科手术;骨折固定术,内
尺骨鹰嘴骨折是上肢损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大多为涉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到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正确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是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我科从2004年2月~2006年6月共收治尺骨鹰嘴骨折病人54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5岁,平均43岁。车祸致伤27例,高处坠落伤4例,铁棍打伤1例,跌倒撑地致伤21例,刀砍伤1例。闭合性新鲜骨折52例,陈旧性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1例(刀砍伤)。右侧18例,左侧36例,骨折线延及尺骨中上段5例,伴有冠状突骨折2例,伴有肘关节脱位1例。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47例,钢板固定7例,1例行植骨术。创伤至手术时间0~14天,平均2天。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肢置于胸前取肘后正中切口。自鹰嘴顶点上方2cm处沿尺骨嵴向下延长6~10cm,并根据是否累及尺骨中段作相应延长,开放者因伤口为横行,两端纵形延长成“S”形,显露骨折端,清除关节内积血,将肘关节置于略伸展约120~130°位,放松肱三头肌,直视下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巾钳固定,尺骨鹰嘴内外侧骨折片所附软组织尽量少剥离,注意不要损伤尺神经,必要时暴露尺神经加以保护。然后分别采用以下两种内固定: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47例;②尺骨鹰嘴解剖形钛合金钢板固定7例。1例行植骨术。术中屈伸肘关节并旋转前臂,确认骨折稳定,关节活动达正常范围。术后伤口内皮片引流,48h后拔除。术后第3天开始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屈伸肘关节为主),个别严重患者术中发现固定欠稳定,患肢予以石膏制动,2周后开始主动屈伸肘关节。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
2结果 本组54例病人中获随访51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按照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1],评定临床手术效果,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关节稳定性等进行评分,本组优35例(占68.53%,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良12例(占23.53%,肘关节屈伸活动较健侧减少20°以内,前臂旋转功能受限不明显,无疼痛),可4例(占7.84%,肘关节屈伸活动保留45°,前臂旋转功能保留50%,微痛),优良率为92.16%。
3讨论 尺骨上端由鹰嘴、冠状突和两者共同构成的半月切迹构成,尺骨鹰嘴外形像鹰嘴,在鹰嘴尖稍下段的后缘变窄,呈三角形,有骨膜和肱三头肌腱附着,前面冠状突有肱肌附着,因此尺骨鹰嘴背侧为张力侧。肘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其中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要部分,起屈伸肘关节作用,而尺骨鹰嘴在肘关节屈伸活动中起到支点和传递肱三头肌肌力的作用,还维持肘关节的稳定。在肱尺关节屈伸过程中,屈曲60°时尺骨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之间完全吻合。当跌倒时,如手掌撑地,肘关节呈半屈曲状,由于间接暴力及肱三头肌猛烈收缩,可造成鹰嘴撕脱骨折,多为斜形或横行骨折;若肘后部着地,肱骨下端直接撞击半月切迹,加之肱三头肌的反向牵拉力,可导致鹰嘴骨折,且直接暴力造成的多为粉碎骨折。鹰嘴骨折后,骨折远端受到肌肉牵拉致骨折背侧(张力侧)张开或分离。肘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是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的理论基础。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