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抽动障碍

癔症性抽动障碍的西药疗法

2009-12-07 www.jingshenbing.cc A +

  

癔症性抽动障碍是一种不自主、无目的、突然快速发作且持续短暂的非节律性肌肉活动。它可以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的某一组(群)肌肉,也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多个部位的多组(群)肌肉;可以表现为简单的肌肉抽动,也可呈现出复杂的肢体运动;可以是连续性的天天出现,也可间断性发作。发生在咽喉部、表现为发声的抽动称为发声抽动。

治疗癔症性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包括神经阻滞剂氟哌啶醇、泰必利和哌迷清等及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拟似剂可乐定。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神经阻滞剂最好限用于比较严重的TS(抽动障碍)及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而可乐定可作为较轻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病例的首选药,或在治疗TS的初始阶段使用。该药对30%~50%的TS患者的抽动症状有效,且对运动性抽动的效果更好一些。常用有效剂量为每天0.15~0.3mg。其副作用最常见的是镇静和疲倦,较常见的有口干、头昏、晕厥和易激惹,但都是短暂的。

可乐定对癔症性抽动障碍伴发的注意缺陷、多动也显示出一定效果。用新型神经阻滞剂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TS和慢性抽动障碍,初步的开放性试验显示出疗效。该药的优点是镇静和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体重增加。

  药物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剂量个体化,小剂量起始,然后缓慢逐渐地增加,并时刻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副反应。在副反应严重而难以加大药量的情况下,不必强求将抽动症完全控制,只要不影响生活、学习并尽可能使症状在公众场合或陌生人面前不那么显眼就行了。抽动症状被控制几个月后,要在患者没有面临应急因素的时候逐渐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

  癔症性抽动障碍伴发的多动症和注意缺陷障碍的治疗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由于精神兴奋剂利他林可能加重或诱发抽动症状,该药对同时存在这两类症状的治疗一直颇有争议,有的参考书上甚至禁止将其用于有抽动障碍家族史的病人,近来的研究表明,该药对大多数患儿是安全有效的。

卡斯特利亚诺斯等进行的双盲交叉对照试验发现,小剂量利他林治疗在明显改善靶症状的同时,对抽动症状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显著意义。使用较大剂量时,抽动症状的加重较为常见,但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影响会逐渐减轻。由此说明,并非不可将利他林作为抽动障碍伴发ADHD的治疗选择,只是在使用时剂量要掌握适度,需从小量逐渐增加,以求最大限度地改善靶症状,同时将对抽动症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用氯苯醋胺脒治疗10名癔症性抽动障碍伴发的多动症的患儿和注意缺陷障碍,剂量为每天1.5mg,结果在4周~20周的观察期内,两种障碍的症状都有明显减轻。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一过性的镇静和头痛。可乐定与精神兴奋剂合用有益于该症的治疗,但有数例猝死的报导,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其他如去甲替林和氯硝安定用于治疗抽动障碍伴发的多动症,疗效有待于严格的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癔症的治疗方法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