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的称呼比较混乱,不同医生对本病采用了不同名称,诸如睫壮神经痛、周期性偏头痛神经痛、血管麻痹性偏头痛、自主神经性头面部痛、组胺性头痛、岩部神经痛、蝶腭神经痛、翼腭神经结神经痛、岩浅大神经痛等等,均只同一种疾病。
丛集性头痛是眼眶和头部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周期性头痛,其发作似成簇而来,以反复的密集性的发作为特征。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常为一侧眼眶周围疼痛,向两侧颞区、前额、下额等部位发射。发作多数在同一侧,疼痛性质呈剧痛且深在,可为爆炸性,偶有搏动感。疼痛多为周期性,每次丛集性发作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持续时间基本相同,有时可使病人从睡眠中痛醒。
头痛突然开始,为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多从一侧眼窝及其周围开始,向同侧颞顶部及耳鼻扩散,也可扩散至枕、顶部;疼痛为钻痛或搏动性病,特别剧烈,在头痛达高峰时病人往往烦躁不安,不能安静地坐或卧,只是苦恼地来回走动。头痛时部分病人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塞和流涕、面部潮红、眼睑浮肿,以及恶心、厌食、畏光等。少数人(20%)可出现同侧Horners征(眼裂变小、眼球内陷、瞳孔缩小及同侧面部无汗)。午睡后和凌晨发作最常见,可使病人从睡眠中痛醒。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半小时至2小时,然后很快消失,多数能马上恢复头痛前的工作。在头痛发作期间几乎每日发作1至数次,时间和部位部很固定,如此连续数周至数月;经过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后可再发作,也常在原来的一侧。头痛发作偶尔可以连续1至数年,则称为慢性丛集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