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鼓膜炎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鼓膜及其相连续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亦可散发。好发于儿童痛苦及青年人,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可同时或先后发病。
大疱性鼓膜炎病因病理病机 一般认为,大疱性鼓膜炎为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等。少数病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或物理刺激以及变态反应有关。
大疱性鼓膜炎临床表现 突感剧烈耳痛、耳闷胀感或轻度听力障碍。检查可见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有时几个血疱可融合成一大疱。血疱位于鼓膜表层内,内含血液和血浆。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轻者血疱内液体可被吸收而附薄痂。
大疱性鼓膜炎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缓解耳痛,防止继发感染。耳痛剧烈难忍者,可在无菌操作下挑破血疱,酌情服用止痛剂。耳部行透热疗法以促进液体吸收,加速学疱消退。大疱未破时予1~3%酚甘油滴耳;大疱破后可滴0.5%金霉素甘油。局部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防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