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每当流感大流行时,发病较多。也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的病毒性感染或脊髓灰质炎之后。偶伴发生脑膜炎。
二、临床表现
1、突然剧烈耳痛,有闷胀感,可有轻度听力障碍。
2、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有时几个血疱可融合成一大疱。
3、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液,形成薄痂而渐愈。
4、轻者血疱移山倒海液体可被吸收而遗留干痂。
鉴别诊断
1、与急性鼓膜炎鉴别。急性鼓膜炎多由外耳道急性炎症蔓延波及鼓膜,耳内微痛,鼓膜充血,轻微听力减退。但鼓膜表面无血疱形成。
2、与颈静脉体瘤鉴别。颈静脉体瘤起病较缓慢,无疼痛及发热等症状,鼓膜吐暗蓝色,但无血疱形成。
三、西医治疗
(1)缓解耳痛、预防感染可给予镇痛剂及抗菌素类药物。
1、去痛片。1次1片~2片,1日3次,口服。
2、芬必得。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次1丸~2丸,1日2次,口服。或遵医嘱。
3、乙酰螺旋霉素、利君沙、先锋霉素N、病毒灵等。
(2)耳痛剧烈难忍对,可在无菌操作下挑破血疱,使耳痛缓解。
(3)耳道内可滴用2%碳酸甘油或正康滴耳液。
中医治疗
(1)双黄连注射液。
(2)双黄连口服液。
(3)抗炎灵。
(4)抗病毒灵口服液。
(5)黄连滴耳液。
辅助疗法
耳部可用超短波、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透热疗法。病愈后,遗留鼓膜内陷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咽鼓管吹张或鼓膜按摩术。
四、预防与保健
(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