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息肉?
息肉是突出于组织器官表面的增生性组织,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大多数生长于表皮或是内腔,比如鼻子、消化道。生长在胆囊腔内的息肉就被称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可分为哪几类?
在临床上,一般将胆囊息肉分为三类:
1、胆固醇性息肉――大约占60%左右。是因为胆固醇结晶沉积附在胆囊内侧,引起粘膜增生所致。
2、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病种比较复杂,包括炎性息肉、胆囊腺瘤、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神经组织和胆囊弹性组织增生症等病症。
3、早期息肉型胆囊癌
有何症状?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数是体检时发现。有些病人可表现为胃疼、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人则出现右上腹疼痛,向后背放射,进食油腻的食物后疼痛加重等典型的胆道症状;合并有胆石症、胆囊炎的时候常常出现胆囊炎症状,发生胆绞疼。
是否会恶变?
有极少数腺瘤的胆囊息肉患者会发生癌变。
如何分辨良性和恶性息肉?
一般说来,良性息肉以多发性为绝大多数,且以三个以上居多,形状规则,基底部较窄;恶性息肉则相反,大多是单一息肉,形状不规则,基底部较宽。
发现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胆囊息肉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于那些不需要进行胆囊息肉手术的患者来说.一般来说,完全没有症状的人不需治疗,起初可每半年用超声检查一次,如两三年内无变化,则不必再定期复查。出现症状者可以对症治疗,比如胃部不舒服可以吃一些治疗胃炎的相关药物。
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手术?
1、有症状的胆囊息肉;
2、息肉直径大于1公分;
3、息肉位于胆囊颈部;
4、病人年龄大于50岁;
5、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