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多个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部分国家疫情尤为严重。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还向周边国家发出登革热可能流行的警告。 另据我国卫生部通报:截至7月底,我国广东、浙江、陕西、福建、北京、云南、安徽、上海等8省市,共报告28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卫生部要求有关方面要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传入和蔓延。 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科长朱凤才介绍,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花斑蚊,学名叫伊蚊。这种蚊子主要分布东南亚热带、温带地区。我省也有这种蚊子,但数量很少,达不到致病的密度,所以很少出现该病。 数年前,我省曾发生过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患者到南方旅游回来后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关节痛等症状,由于这种病很少出现,所以医生一时没有诊断出是登革热,结果造成多人感染,后被疾控部门迅速捕灭。 登革热的传播路途是“病人-蚊子叮咬-传染健康人”。花斑蚊叮咬了登革热患者后,病毒就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并大量繁殖,经过1-3周的潜伏,这些带病毒的蚊子再叮咬别人时,就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健康人,形成疫情。感染登革热的患者早期通常会出现轻微流感样症状,高热、关节痛、浑身乏力,少数患者还常伴有皮疹、恶心以及头痛。但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登革性出血热,引起体内出血、循环衰竭及休克综合征而死亡。 朱凤才说,花斑蚊最喜欢生活在房前屋后、花草树木下和有瓶瓶罐罐积水的地方,所以翻盆倒罐、填平坑洼、铲除杂草和疏通下水道,是消灭蚊子、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根本办法,也可以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喷洒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 专家提醒说,近期市民最好不要到发生疫情的地区旅游,如果必须去疫情地带时,一定要注意防蚊,带好防蚊花露水、风油精等药物。从疫区回来15天之内,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等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是否登革热感染,确诊的病例要及时上报疾控部门。(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