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反社会人格障碍(病态人格)

长沙理工大学

2009-12-07 www.csust.cn A +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及其调适2008-11-27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多数心理学家认同病态人格区别于精神病,它是正常人格的一种变异,介于精神病与正常人之间。人格障碍者行为问题的程度不同,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只有他的家人才能感觉到他的怪癖与难以相处;严重者表现为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值得重视的是: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是相互转化的,严重的人格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会成为精神病的高发人群。

由于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属于少数,因而常常不能引起高度重视,但人格障碍的学生一经滋事,绝非小事。

人格障碍的类型有很多,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分类。参照美国《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中的分类,人格障碍分三大类群。第一类行为怪僻、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特征。

我们选取大学生中相对出现频度较高的自恋型人格与回避型人格为主,作一简要介绍:

(一)自恋型人格根据《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的描述,主要特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者耻辱,有时未必直接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到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界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自恋型人格的核心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型人格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主观自我高于客观自我,因而在生活中爱听表扬忌听批评,且具有高度幻想性,特别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带来成功的虚幻体验,过度自信,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一般而言,这类大学生天赋较好,一直处于被关注的中心,自信心与自尊心都较强,缺乏失败的生活经历与亲身体验,因而生活在理想世界中,当面临挫折甚至失败时,无法面对现实世界而导致心理崩溃。

案例(一)优秀的少年研究生,生命之花为何如此早谢?

2000年5月13日,星期六,南京某综合大学。19岁的女研究生徐某在宿舍里,将汽油浇到了自己身上,平静地用打火机将自己点燃……

当我们追寻徐某成长的轨迹时发现:这位出生在苏北某偏僻小镇的女孩,天资聪颖,同为教师的父母启迪早慧的她,1994年9月,年仅13岁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著名高校生物系,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年少的她笼罩在绚丽耀眼的光环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

  在大学,徐某凭着自己的睿智轻松学习,成绩优异。这让她既自信又自负,在校园获“天才少女”的美名。一方面,学习优异掩盖了她人格的不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其心理年龄的成熟与学业的成长不同步,同学因她年龄小而宽容她,使她心理的成熟脚步并没有因为进入大学而加速,反而更加迟滞。可以想象,一个13岁的孩子,其心智发展水平很难使她融入群体之中,徐某的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洗衣服、不会计划用钱,更不会与人相处。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妹妹,同寝室的姐妹们给予了她许多呵护和关爱。大学四年,她的衣服大都是由同学代洗,凌乱的床铺和书桌也大多是同学们默默地帮助整理。生活中的她同样表现出人格不成熟。连续剧《还珠格格》的播放,剧中小燕子得到徐某的偏爱。一日,她在图书馆看书,管理员说自己不喜欢小燕子,她听后大发脾气,不许对方讲小燕子的坏话,与管理员争得面红耳赤。

  1998年9月,17岁的徐某因成绩优异,成为免试研究生。早已习惯了众星捧月的感觉,读研后她感到孤独寂寞。入学后,院里对新生进行摸底考试,她的成绩竟不在前列。不久,她又感到了另一种压力。班里许多同学有电脑,她开始向家里要钱。起初,对于女儿的要求,徐父能尽力满足,但时间长了,他们也发现女儿的变化,便写信批评她不要乱花钱。

  1999年10月,徐某偶然结识了刑满释放的王某。王某是情场老手,带她出入高档娱乐场所,送她价格不菲的礼物,徐某很快坠入爱河。00年1月,王某因犯罪被逮捕。徐某得知消息,匆匆赶到公安局,不问案情,见到办案人员双膝跪倒在地:“他不会杀人的,我可以保证,求求你们放了他吧!”任凭办案人员如何劝说,她也不肯离开,最后,办案人员只有通知学校派人将她领回去。回到寝室的徐某整日不吃不喝,使劲哭闹。当得知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被判处死刑时,徐某竟出奇地平静。第二天,她正常上课,在班里也经常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一直为她担心的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暗暗庆幸她已经走出了自我的误区。谁也没有想到,5月13日晚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徐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缺憾,特别是当她过早进入大学后,她心理、生理年龄的差异性便凸现出来,特别是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学生活适应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成熟;第二是她的成长环境,从小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又因年少而得到周围人们的宠爱与呵护,形成了一种孤傲、惟我独尊的性格和狭隘的思维,学习的道路一帆风顺,在赞扬和掌声中成长的她对挫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旦受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第三,当她进入研究生学习时,她的优越感的失落与原来的完美的理想形成强烈的反差,正在心理空虚的她,王某的出现填补了她心灵的空缺,她更没有时间认真反思自己的生活与学业,而是耽于爱情之中,她需要别人特别的关注,因为这份关注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学业的自我中心失去后,爱情成为她自我中心的最后屏障,但她发现爱上一个魔鬼时,她不能接受这双重的打击,以致走上轻生的道路。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成为自恋型人格。为什么?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逐步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我,并在与他人的社会比较中,确立正确的自我观,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

(二)回避型人格。根据《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与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

2.明显的无助感,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出人生的重要决定。

3.依赖性,很少独立地开展计划或行动。

4.过度容忍,为讨好别人甘心做自己内心不愿意做的事,不轻易拒绝别人。

5.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6.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失落无助甚至崩溃。

7.经常有被人遗弃的念头折磨,且在交往中,担心被朋友遗弃,不坚持自己的观点。

回避型人格的核心是退缩。当面临内心的冲突时,他不是选择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一味的迁就忍让。这与个体的不良成长环境与早期生活经验有关。

案例(二)谁解我心

这是一封学生来信:当反思大三时,是过得最龌龊的一年。学习成绩没起色,工作更是一张白纸。我很想找一些客观的理由来搪塞。是因为失恋吗?我和她是多年的知心朋友,由友谊发展到爱情,她突然提出分手,因为她已不再爱我,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差点当场昏厥过去。我想竭力挽留,因为我一直都以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应该好好珍惜。我应当尊重她,我应珍惜我们之间曾经拥有过的那份纯洁的感情。我现在有些茫然,如果找理由可以说因为我的右腿,儿时,习武不慎扭伤了骨头,我没有在意,直到意识到病症的严重性才去医院,这确实也给我造成了一些自卑的想法。我甚至还担心,如果再过若干年后我的身体是否健壮如初,因为现在还没有痊愈。这注定我的路肯定比别人要难走。

的确,我感到压力很大,但是这都不应成为不思进取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归结为我不够坚强和优秀,意志不够坚定,对付外界的抵抗能力还太弱。这使我想到了一种说法:做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这是无奈的选择,虽然它包含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现在我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与耐心。因为很多事我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这或许是我太重视付出的努力,太吝惜汗水,太急功近利的缘故,因此才把结果看的这么重。也许我只是时间上的投入却极少有精力上的投入,所以事倍功半。学习时杂念太多了,有时甚至坐不住板凳。有时有种发泄的冲动,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发泄什么,对谁发泄,但就是觉得心里特别浮躁,干什么都不能安下心。我曾不止一次地骂自己,并且也一直在尝试着努力摆脱,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无法像高中时候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学习时就能集中精力,我现在真的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生活面前,我必须摆出强者的姿态,我曾经默默流泪,但我不应该说累。我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也不想家人对我失望,因为我是家里的唯一希望。如果说家里现在是多雨天的话,那么我是家里唯一的一柱阳光。在家人期望的目光中,我不敢暴露自己的懦弱、自卑、烦恼和忧伤,因为我怕家里从此连这点希望都没了。现在我真的有一种严重的危机感,我放弃了继续求学考研的打算,这也许是缺乏眼光的一种表现。但我真的感到自己的思想包袱太重了。我在学习方面背负的担子并不比考研轻松多少,我要求自己在这一年半时间里英语要达到一般翻译的水准,计算机要掌握好一门语言,要为注册会计师做准备。对我而言都是严峻的挑战,我现在所要做的是去证明我的想法不是好高鹜远。我现在缺乏的不是目标而是应付外界的能力,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

当我们综合分析这位学生的情况时,失恋、学业成绩不理想成两付担子压到他身上,他变得不再坚强,变得脆弱,变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有一句西方谚语:“最后一根稻草也能压挎一头骆驼”,良好的人格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更需要对自身正确的认识,逃避竞争,放弃责任并不能够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个体人格的成长也是在经历挫折、失败与成功等诸多方面的才能后逐渐成熟起来的。

.::文档附件::供 稿:编 辑:长沙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上一条:心理测量知多少下一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