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推荐到首页 □牟向东廖纪萍 《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8期1/2页12
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种。浅部念珠菌病包括皮肤、外生殖器和口腔(鹅口疮、念珠菌性白斑、念珠菌性口角唇舌炎)等念珠菌感染;深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肺炎、胃肠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纵隔炎及念珠菌性败血症等,其中肺部念珠菌病最为常见。
病原学
念珠菌属于真菌界芽生菌纲隐球酵母科中念珠菌属,为酵母样真菌,共有300多种,仅有少数对人类有致病性,如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念珠菌在人体处于定植状态时为孢子形态,呈球形、卵圆形,有时为异常尖顶形或长颈瓶形,以芽生的方式裂殖。处于致病状态时则形成假菌丝,一定的状态下转换为真菌丝,成为侵袭性感染。
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正常人的口腔、鼻咽、上呼吸道、消化道、阴道及皮肤上,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可引起肺部侵袭性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粒细胞减少,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与其他真菌不向,肺念珠菌病主要由内源性感染引起,一般不通过L一围环境获得。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吸入和血源性感染2种,前者称为原发性念珠菌性肺炎,后者称为继发性念珠菌性肺炎。
在念珠菌病中,白念珠菌感染占第1位,随着经验性使用抗白念珠菌的药物,白念珠菌感染明显下降(仍占第1位),非白念珠菌(如热带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一些少见的念珠菌如近平滑、克柔等念珠菌也明显增加。
临床表现
肺念珠菌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支气管炎型:为口咽黏膜念珠菌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所致,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未侵犯肺实质。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白色黏痰或脓性痰,双肺听诊可闻及干湿簟V芫导觳榭煞⑾种莛つじ哺巧⒃谛缘阕窗啄ぁP仄硐治挝评碓龆唷⒃龃趾湍:
肺炎型:多见于免疫抑制或全身情况极度衰弱的病人。呈急性肺炎或败血症表现,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胶冻样痰或脓痰,常带有血丝或坏死组织,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难等。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局灶性斑片状阴影或肺段实变,密度不均,以双下肺野多见,可能与吸入感染有关。
过敏型:可有呼吸困难、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诊断
目前对肺念珠菌病的认识仍很不全面,其定义和诊断标准在各种文献中有所不同。国内把连续3次痰念珠菌培养阳性作为诊断标准,但无法区分定植和侵袭性感染,最新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检出念珠菌孢子和(或)菌丝,或者是肺标本、胸液或血液培养阳性。另外,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2次大于20ng/L,结合念珠菌培养阳性和临床表现,也可临床诊断为念珠菌侵袭性感染。
治 疗
治疗深部念珠菌肺炎的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氟康唑对大多数念珠菌(如白念珠菌)有较强的疗效,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剂量;伊曲康唑对念珠菌治疗的体外敏感性较氟康唑差;而伏立康唑对氟康唑敏感性不佳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好的敏感性;也可选用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或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疗程视治疗反应而定,要求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方可停药。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