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节断指再植术15例手指末节离断是指拇指在近节指骨或其他手指在中节指骨远端以远的部位离断[1]。由于末节断指的血管较细小,吻合困难,需精细的吻合技术,其静脉不易吻合成功。我们自2003年~2005年,对末节断指仅吻合一侧指动脉并末稍指腹小切口放血治疗断指再植1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4~42岁。伤后4~16小时急诊入院。其中拇指2例,[HT8.7,4.]足[KG-*3]母[HT5”]趾1例,食指4例,无名指2例。电锯伤8例,利器切割伤5例,皮带轮绞伤1例,机器绞榨伤l例,无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手术在显微镜下常规行断指远、近端创面清创;用3/0丝线行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0.8mm克氏针髓内贯穿固定指骨;取较好一侧的指动脉用11/0尼龙线吻合指动脉后,断指创面及另一侧指动脉渗血活跃,断指皮肤红润;9/0尼龙线吻合指神经。皮肤疏松缝合,使伤口有鲜血渗出,再于指腹一侧作一长约0.5~0.8cm宽0.1cm的纵行切口,深达筋膜层,有鲜血渗出,轻松包扎。术后患肢稍垫高,应用60W灯照射患指,保持室温在25℃~28℃;创口纱布覆盖,每半小时用肝素盐水棉球清洗切口的凝血,保持有血液渗出,如切口渗血少,可用针头挑拔切口内,使其渗出鲜血;同时给予三抗治疗。如渗血较多者可输血。5~7天后断指静脉侧支建立,停用肝素盐水清洗切口。本组14例末节断指再植成活,1例于术后第3天坏死。14例获42天~6个月随访,手指外形丰满,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的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优8例,良5例,可1例。2讨论70年代初,手指中节远端以远的离断,西方学者认为再植难度大,残端缝合不影响手指功能长度,又考虑到经济原因而不主张再植。进入80年代,我国不少学者缝合直径为0.3~0.5mm小血管的远期通畅达96%~100%,为末节及小儿断指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手指末节外伤性离断发生率较高,且大部分是年青人。为获得手的完整性与功能恢复,为美观与交际,并涉及年青人婚恋问题,所以手指末节离断者要求再植均十分强烈。1979年孙峰及孙雪良首先为5例末节断指获得再植成活;程国良于1981年对末节手指血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研究,认为离断于末节基部以近断指血管是可以缝合成功,并再植了25个末节断指,成活24指,成活率达96%,从而提出了末节断指适应再植的主张。在此基础上田万成(1989)对末节手指血管作了分区,又把末节断指再植平面推进到了指尖[2]。末节断指再植时,因创伤致静脉缺损、吻合静脉条件差、吻合血管技术不精或吻合后静脉发生栓塞等原因,造成仅有吻合指动脉供血的末节断指再植,如不采取有效处理静脉血液回流措施,则使断指肿胀、组织压力增高,影响动脉吻合的通畅,直至栓塞,断指难以成活[3]。末节断指仅吻合动脉成活的原因:①末节手指细小,仅为皮肤、指甲、指骨及少量皮下组织,需血量少,对缺血、缺氧耐受性高,较易成活;②末节断指的断面渗血多,同时指端小切口放血,弥补了静脉血回流,均利于早期形成较低水平的血循环,促进静脉侧支建立。本组一例断趾再植失败的原因分析:①小儿3岁9个月,哭闹致血管顽固性痉挛;②断端为皮轮撕脱伤,血管损伤重。总之,本组治疗结果表明,末节断指再植成活可行性高,对静脉不易吻合的末节断指可用小切口放血的方法促进静脉回流,增加成活的机率,可以推广使用。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成活手指功能恢复因损伤肌腱无粘连,且神经末稍恢复快等原因也较更近侧断指成活后为好。实践证明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成活后外形与功能均优于该平面以近的断指。参考文献1.裴国献,王澍寰,钟世镇.显微手外科学.山东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2.程国良.特殊类型断指再植回顾与展望.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3(1):913.韦阁,蒙云飘,覃刚,等.吻合指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27例.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5):593
收藏该论文到书签
上一篇: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探讨下一篇:去白细胞血液的应用及方法评价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