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其它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⑴前言、分类⑵颌骨骨肉瘤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⑷恶性淋巴瘤⑸口腔转移性肿瘤⑹牙龈瘤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⑻鳞状细胞乳头状瘤⑼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⑽鳞状细胞癌⑾先天性牙龈瘤⑿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
又称黑色素瘤(melanoma),以下简称恶黑。头颈部发生的恶黑占全部恶黑的20%。
恶性黑色素瘤病因不明,目前已知危险因素有:家族与遗传、日光照射、色素痣及其外伤性刺激。
口腔粘膜恶黑较皮肤少见,发病年龄较大。皮肤恶黑以头颈部日光易照区多见,而口腔粘膜者最常见于腭部和牙龈。
恶黑分为原位恶黑和侵袭性恶黑两类。
一、原位恶黑(malignantmelanomainsitu),又名表皮内恶黑,指恶黑病变限于表皮或上皮内。黑色素瘤细胞最初见于表皮(上皮)基底层,向两侧水平方向在基底层内扩展,以后亦向上散布上皮各层,但整个瘤体限于上皮内,不穿过基底膜。原位恶黑可分为三型:
1.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melanoma):好发于老年人面部暴露部位,开始出现一个黄褐色雀斑,以水平状生长占优势的阶段,可持续数周至数年。本病生长缓慢,一般经10~15年后,才约有1/3损害侵犯真皮,形成硬结。5年生存率为80%~90%。
2.Paget样原位恶黑(pagetmalignantmelanomainsitu):又名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好发于中年人,多见于非暴露部位。病损略高起,呈褐色或棕色,直径很少超过2.5cm。早期呈水平相发展,1~2年内即可侵袭真皮,出现溃疡、出血。5年生存率为70%。镜下特点为瘤细胞位于基底层,并向上皮浅层增生,可达角化层。形成所谓的Paget细胞(fig.1,2)。可发展为侵袭性黑色素瘤。
3.肢端雀斑样原位恶黑(acrallentiginausmelanomainsitu):是指发生于掌跖、指趾末端、甲皱襞或甲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恶黑。肿瘤细胞最初在基底细胞区增生并沿基底层向周围扩展,原位时间较短,很快发生侵袭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