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儿童口吃

大众网新闻

2009-12-06 www.dzwww.com A +

矫正儿童口吃越早越好

2004-04-0107:57:13 齐鲁晚报

  口吃,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结巴”,是一种语言障碍。据专家介绍,由于许多家长不认为口吃是一种疾病,并且不愿及时带孩子就医,往往忽视了其危害性。专家建议,儿童口吃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口吃也是病  据专家介绍,口吃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一般而言,3至11岁是儿童学习和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由于语言功能发展不成熟,所掌握的词汇有限,或者由于心理紧张等因素,不能迅速准确地选择和表达词汇与语言内容,说话时会表现出重复、拖长一个字音或短句的第一个字,这些都是语言发育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掌握词汇的增加,这种现象可逐渐消失。  然而,相对于这种正常现象来说,由于有些儿童语言中枢的协调性比较薄弱,如果口吃持续半年以上,就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专家介绍说,精神疾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口吃也是一种精神疾病,应该及早进行治疗。  ■口吃的成因很复杂  因为口吃行为与语言中枢神经有关,而神经系统又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结构,因而口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口吃行为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在儿童期模仿口吃。在语言学习阶段的儿童,对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模仿学习大人的行为,在语言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或电影场面中,当出现有口吃情节时,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兴趣,当他听到时便会模仿和学习,时间长了便会成为口吃者。  二、由疾病引起。根据专家介绍,小儿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有可能使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性降低,容易导致神经过度紧张,再加上小儿情绪不稳定,有时神经特别脆弱,有时特别兴奋,这时,对于处在学习语言阶段的儿童来说,也极有可能成为口吃者。  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也会引起口吃。这也是导致儿童口吃的重要原因。比如,孩子突然受惊吓或者害怕,又比如受到严重的惩罚、打骂,甚至强烈的声音刺激,都可能成为口吃的原因。因而,在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时,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据专家介绍,孩子在7岁前家庭关系不和睦,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焦虑、愤怒、紧张情绪之中,或者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期望过高,缺乏对孩子的正常关心,也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   四、口吃也与性格有关。由于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再加上神经的过度紧张,在与人交流时便会出现口吃。  ■6岁前是儿童口吃最佳治疗时期  当孩子口吃时,作为父母,不应该讳疾忌医,应当及早带孩子就医。  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最佳治疗时期应在6岁之前。一旦孩子持续出现口吃现象,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就医,要让孩子放松,必要时,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安定类、抗焦虑类、抗抑郁类等药物来配合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在孩子出现口吃时,不要打断,而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此外,还可以对孩子进行节律性训练,如让他说顺口溜等,同时可配以仪器治疗。专家指出,对口吃进行治疗,应倡导综合性治疗方法,单一的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  孩子口吃对其心理健康十分有害。出于社会和周围的一些压力,如受到讥讽和嘲笑,口吃将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会使孩子的性格有攻击性,对他人产生敌意。因此,要正确矫正儿童口吃,必须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他的自信心,更应本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原则,努力帮助孩子进行矫正。   文/陈昱 魏芳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