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发作性睡病

香港籍中国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家族风险和HLA易感性

2009-12-06 www.apss.org.cn A +

研究目的:通过客观睡眠测量和HLA分型,研究香港籍中国人中发作性睡病的家族性聚集和HLA易感性。

设计:病例对照设计。

参与者:十二例发作性睡病先证者,34例一级亲属,以及30名健康对照者。

干预:N/A

数据和结果:每名受试者接受了标准化的夜间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监测,随后进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所有受试者都进行了HLA分型。一名亲属(2.9%)被诊断为患有发作性睡病伴猝倒。将近30%的亲属符合发作性睡病疾病谱的标准(缩短平均睡眠潜伏期[meansleeplatency,MSL]和/或者存在入睡REM期[sleeponsetREMperiods,SOREMPs])。当使用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时,一级亲属中发作性睡病的相对危险度为85.3。当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时,一级亲属发作性睡病疾病谱的比值比为5.8(95%CI:1.2-29.3)。存在6个多重家族,其中所有10名患有发作性睡病疾病谱的亲属,包括所有3名患有多种SOREMPs的亲属,HLADQB1*0602都是阳性的。

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香港籍中国人中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疾病谱和猝倒都存在确定的家族聚集。这一家族性聚集支持发作性睡病疾病谱存在遗传学基础。HLADQB1*0602和发作性睡病疾病谱的密切共分离可能提示HLA分型,特别是DQB1*0602,至少在部分程度上造成了发作性睡病的家族风险。另外,我们的研究提示主观调查问卷测量,包括Ullanlinna发作性睡病量表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都不能检测出亲属中的发作性睡病疾病谱。建议将来的家族研究采用更为严格的基于客观测量的设计。应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发作性睡病传播的模式和分子水平。

(程勇泉摘自SLEEP2007;30(7):851-858)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中小简繁】【打印】【收藏】【浏览:】【关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