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抗房颤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房颤一例 ,论文发表,论文代写

2009-12-06 www.80075.com A +

    1病例报告  男性,75岁。主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于6年余前安置双腔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房纤颤,每月1~4次,发病时感心悸,胸闷,气短,心率达120~130次/min(起搏器上限频率为130次/min),多次到天津市胸科医院临时紧急关闭心房电极起搏功能。经用静脉及口服药可转复窦性心律。平时服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心律平等药物效果不佳,仍不能控制房颤发作。本次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而来天津市胸科医院更换起搏器。查体:神智清,血压110/66mmHg,心率52次/min,律齐,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  样杂音,心界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起搏心律,DDD起搏方式。  入院第2天为治疗和减少房颤发作,为患者更换St.JudeMedical公司的抗房颤双腔起搏器,型号为5376。术后对起搏器进行程控,将AV延迟由170ms降至130ms,PV延迟由150ms降至110ms,打开房颤抑制(AFSuppresion)功能,并设定低频率超速抑制(LowerRateOverdrive)为10,高频率超速抑制(UpperRateOverdrive)为5,超速抑制起搏周期数(No.ofOverdrivePacingCycles)为15,频率恢复(RateRecovery)为8、12。患者起搏器伤口愈合良好,1周出院。随访期间患者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4个月无房颤复发。    2讨论  房颤是老年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血栓并发症、中风危险等已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心理负担。房颤的治疗策略正在迅速更新和发展,抗房颤起搏治疗已获得初步的临床效果。其机制是将经典起搏技术和抗房颤治疗计算机管理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心脏节律的逐步分析,启动一系列抗房颤起搏治疗程序,如即刻模式转换、心率稳定程序等,从频率和节律两方面减少或控制房颤。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  该患者起初因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而安置永久双腔起搏器,术后程控缩短AV间期可以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及二尖瓣反流,以改善心室激动顺序,使得患者胸闷憋气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此次因反复发作阵发性房颤入院,且已植入的起搏器已到更换年限,故选择更换具有抗房颤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其机制是根据定期搜索自主心率,并计算记录的数据,以此程控或干预自主心率的频率,通过高速起搏抑制房性心律失常及频率平滑和频率修整的特有自动  调节起搏方法,以达到降低病人房颤发生的目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该种起搏器可降低症状性房颤发生率60%。  本例经过术后4个月的观察,未再发作房颤,支持上述临床效果。该技术手术过程与植入双腔起搏器相同,不增加手术难度和病人痛苦,只需程控调整起搏器参数即可。因此,对于阵发房颤老年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在安装或更换双腔起搏器时可考虑选用带有房颤抑制功能的起搏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抗房颤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房颤一例刘玉洁 张 颖 陈 刚 赵 茹 孙根义&nb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3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3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下一篇: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