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冠心病
患者,男,39岁,干部。因体检发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疑为肥厚型心肌病收住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既往身体健康,从事脑力劳动,每日吸烟1~2包,偶饮酒少量,余无其他不良嗜好。否认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父母均健在,无冠心病病史。体格检查:T36.5℃,R16次/min,P76次/min,BP125/80mmHg(1mmHg=0.133kPa)。心脏听诊心律规则整齐,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及杂音。两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等各项指标正常。心电图示I、aVL、V15导联ST段下移0.2~0.3mV,伴T波深大倒置≥0.5~1.0mV。超声心电图示室间隔增厚18mm,左室后壁厚9mm,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SAM)不明显,未探及涡流信号。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可见70%的偏心型狭窄,注射硝酸甘油后未见狭窄减轻,左心室造影心腔轻度变小,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未见压力阶差。结合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结果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合并冠心病。并建议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脂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
讨论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合并冠心病国内外均有报道。国外对85例HCM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19%合并冠心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33例经超声心电图或磁共振成像证实的HCM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出冠心病9例(27.3%)[1]。王翠荣等[2]将20例HCM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合并冠心病8例(40%)。可见,MCM合并冠心病并不少见,但尚无较大的系列报道,因此HC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尚无可*资料。有关文献报道HCM合并冠心病与年龄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年龄>45岁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达24%~27%[1]。但年龄<45岁的HCM合并冠心病国内报道很少。本例患者相对年轻,又无太多冠心病危险因素,说明冠心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同时与介入技术的广泛运用,及早发现和及早诊断也有关。所以,对HCM患者,若有条件及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心电图STT改变或异常Q波为HCM和冠心病所共有,通常单独鉴别其中的某一疾病并非难事,但对HCM合并冠心病,诊断较为困难。特别是出现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和病理性Q波,极易与冠心病混淆,若有心电图动态变化要高度怀疑。HCM患者的运动试验,包括心电图和同位素显像出现可复性的缺血性变化并不少见,但并不意味合并冠心病,多种原因可导致无创性检查得出假阳性。心脏彩超是诊断HCM无创而十分重要的检测手段,可以准确评价室壁的厚度,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的程度,左心室腔大小及舒张功能障碍等参数,也可了解杂音起源并计算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等,但对判断是否合并冠心病则价值有限。冠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对HC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是任何检查不能取代的[3,4],它通过观察心脏的形态、收缩运动判定是否存在HCM,通过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狭窄程度判断是否合并冠心病,并可准确测定左室腔、左室流出道、主动脉内的压力和压力阶差。所以冠脉造影检查才是发现HCM合并冠心病的可*依据。
HCM合并冠心病是一种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的综合征。据有关报道[5],该病的病死率高达10%,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复杂的心律失常、左心室扩张及左室射血分数低下有关。冠心病对HCM的病理过程、自然病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早期、及时、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HCM合并冠心病,及早干预,对预后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秦学文.冠心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3):169170.2王翠荣,李雅琴.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334335.3马增才,李亚,王炳勋,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肌桥1例[J].疑难病杂志,2007,6(9):562.4关腾勇,韩智红,吴学思,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22823.5袁晋青,高润霖,乔占瑞,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