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2009-12-06 journal.shouxi.net A +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首席医学网2008年06月04日22:17:14Wedn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罗淑珍作者单位: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忻州034000

加入收藏夹

【摘要】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重要性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结果:肥厚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增厚,左室后壁正常或轻度增厚,左心室腔减小,心肌回声紊乱、粗糙,SAM征阳性;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疾患。为了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的认识,笔者收集了2001年以来资料较完整经超声心动检查发现有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例21例,总结了如下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共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5岁~58岁,平均年龄30.8岁,主要症状为活动时气促或呼吸困难、胸痛、头晕。

  1.2仪器

  HP公司SONOS4500型,探头频率3.5MHz。

  1.3观察指标

  室间隔与游离壁的厚度、形态、活动幅度,增厚局部回声特征;房室腔的大小、形态;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梗阻的部位、程度;各瓣膜动态与功能,有无狭窄、关闭不全;腱索、乳头肌有无异常;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

本组21例中肥厚型心肌病中梗阻性14例,非梗阻性7例,其中2例为心尖肥厚型。室间隔厚度1.4cm~4.3cm,增厚的心肌回声增粗。左室后壁厚度正常4例,轻度增厚17例。6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1例有心房纤颤。

  3.1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

  多数未明确,可能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变。有人认为是由于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表达出的有功能缺陷的蛋白组装入肌小节,导致心肌纤维结构与功能异常。家族发病率约为30%,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3.2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

  M型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增厚,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1.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出现向前运动(SAM);左室流出道狭窄,平均2.21cm;EF斜率明显减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无SAM现象)。二维超声心动图:非梗阻性者室间隔起始段至心尖部梭形增厚,梗阻性者从室间隔起始端增厚,增厚心肌回声紊乱,颗粒粗糙;左室腔减小,乳头肌回声增强,收缩期心室几乎闭塞;心尖肥厚型增厚主要为心尖部和游离壁,心腔形似“黑桃心”;左室内膜增厚0.5cm~1.5cm;3例心包腔有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梗阻性见左室流出道血流色彩呈五彩镶嵌色,亮度增加,流速增快,频谱峰值后移,呈“匕首征”;二尖瓣口血流E/A

  3.3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注意要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由于肥厚部位局限,极易漏诊;注意左室流出道的血流色彩、流速及频谱形态,判断是否有梗阻,对隐匿型者可做诱发试验;对心功能的评价:由于心肌肥厚,硬度增加,左心室舒张压上升,左心房与左心室的压差减小,二尖瓣E峰下降,而左心房的血流排出受阻,A峰增高,致左心顺应性或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可在正常范围。

  3.4鉴别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有时不易区分,鉴别如下:肥厚型心肌病多有家族史,高心病无;肥厚型心肌病无高血压病史,高心病有;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回声紊乱,高心病回声正常;肥厚型心肌病可有“SAM征”,高心病无;肥厚型心肌病多为非对称性增厚,肥厚心肌多不均匀,高心病为对称性增厚,心肌多均匀;肥厚型心肌病多有左室流出道狭窄,高心病无。

【参考文献】  [1]刘延玲.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9670.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3384.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