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骶神经和骶丛病变的诊断――2、骶神经和骶丛病变的临床表现(一)臀上神经损害表现:损害时表现为大腿外展和内旋受限。臀中肌和臀小肌有使躯干固定的作用,当两侧麻痹时乃站立不稳,走路时摇晃呈鸭行步态。
(二)坐骨神经损害表现:坐骨神经含有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纤维,损害时乃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
坐骨神经在梨状肌、闭孔内肌、I肌、股方肌分支以上损害时,即相当于坐骨大孔部位的损害,则出现上述诸肌的无力,使大腿外旋困难。损害如位于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以上部位时,则出现膝关节屈曲障碍,在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出以上部位损害时,则出现足和足趾的全部运动障碍,足呈轻度下垂,大腿后部、小腿及足部诸肌群出现肌萎缩。
坐骨神经损害时还有支配区的感觉障碍。高位病变损及股后皮神经时,出现大腿后面感觉减低或丧失,大腿部位受损时,乃出现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趾及足跖部的感觉障碍。坐骨神经病变压痛点位于臀部坐骨结节和股骨粗隆联线中点、s窝(胫神经)、腓骨头后方(腓神经)、足内踝后方、足跖中部(足跖内侧神经)等处。当牵拉坐骨神经干时(Lasegue征)出现疼痛,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病损的常见表现,疼痛沿神经走行部位放散,常伴有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并可有皮肤干燥和发汗障碍。跟腱反射和足跖反射减低或丧失。
(三)胫神经损害表现:胫神经完全麻痹时出现足、足趾末节、第2~5趾中节及拇趾基节不能屈曲,由于腓骨肌和伸趾肌的拮抗性收缩,足呈背屈状态,呈踵步,足趾基底节伸直,中趾节和末趾节疆曲,足趾内收与外展受限。胫神经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分支以下损害时,不出现上述肌肉麻痹表现,仅有足跖部小肌肉麻痹。
胫神经损害后的感觉障碍范围亦因损害水平不同而异。在s窝上部损害时感觉障碍位于小腿后面(小腿内侧皮神经)、足外侧缘(足背外侧皮神经)、跟外侧部(足跟外侧支和足跟内侧支),足和足趾跖面(第1至第5跖趾总神经)。胫神经低位损害时的感觉障碍仅见于足跖部的皮肤。
胫神经不全损害有时出现烧灼性神经痛,疼痛自小腿后面向足跖中部放散,严重的疼痛可放散至整个下肢,常伴有血管舒缩、发汗和营养障碍。
(四)腓总神经损害表现:因腓总神经走行于腓骨小头附近,故颇易受到外伤。腓总神经完全麻痹时足背屈、仰趾、外展与旋前均不能,足下垂并内翻,足趾基节屈曲。久后呈马蹄内翻畸形,呈公鸡步态,小腿前外侧肌群出现萎缩。
感觉障碍分布于小腿前外侧、足背及第1趾间。
腓深神经损害时引起胫骨前肌麻痹。表现为足背屈和提足内缘障碍,足下垂稍外展。因趾总伸肌和拇长伸肌麻痹,由于拮抗肌的作用,出现足趾基节屈曲。腓深神经损害时仅第1趾间隙出现感觉障碍。
腓浅神经损害时引起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麻痹,发生足外展、提足外缘障碍,使足内翻,外缘下垂,第1趾间隙、足背和足外缘出现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