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静脉瘘1例推荐到首页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第05期1/2页12作者单位:赤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赤壁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
患者女,40岁。查体:t36.5℃,p80次,r20次,一般情况可,营养一般,口唇轻度紫绀,活动后气促。杵状指(趾),听诊于右背部听到响亮连续性心外嗡嗡声杂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7×1012/l,血红蛋白180g/l,血沉12mm/h,白细胞7.4×109/l,多核0.65,淋巴0.30,单核0.05。
平片表现:右中肺外带第三前肋间可见一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清晰,呈类圆形,大小约2.6cm×3.2cm,密度均匀一致,轮廓上有小的切迹,无钙化。此结节影与肺门间可见两条条索状血管阴影相连。断层片下显示结节阴影边界锐利,密度均匀,并能看到与之相连的增粗血管影。表现为团块状阴影,能看到数支血管影,从阴影的走向、形态和直径来看,还能大致分辨流入血管(肺动脉分支)和引出血管(肺静脉分支),体层片上显示一条大的供血血管。
透视所见:透视下可看到该结节影有搏动,valsalva试验可见其缩小,深吸气和深呼气可见其大小有变化,亦可见到两条粗大血管影与肺门相连。
螺旋ct扫描表现为类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可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供血动脉一般较引流静脉细,强化时间略早于动脉瘤体,而引流静脉增强显示相对较迟。瘤体增强后迅速强化,强化过程中瘤体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右心室和肺动脉几乎一致;到左心室期,瘤体强化程度已开始下降。
肺动静脉瘘是动静脉相通引起短路所致血管瘤样扩张,大多数为先天性,少数为胸部外伤引起。先天性者30%~40%伴皮肤、黏膜或其他内脏毛细血管扩张。病理类型一般分为肺动静脉之间的直接交通及肺循环与体循环之间的交通两种。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扩张的动脉经过菲薄囊壁的动脉瘤囊直接通入扩大的静脉。
前者由于病变部位的血不经过肺内血管网而直接进入肺静脉入体循环,使排向全身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机体缺氧产生紫绀及杵状指、趾等症状。本病例临床症状比较典型,且有关化验检查有不同程度偏高,故属于肺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型肺av瘘。
本病临床上多无症状,常于青壮年才被发现,当肺循环系统有25%~35%的静脉血未经氧合即流入体循环,则产生紫绀、杵状指(趾)及红细胞增多症。半数以上病例肺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平片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影,病变与肺门间显示粗大血管影为其特征,如果肋间动脉与肺静脉相交通构成动静脉瘘,则肋间动脉扩张,相应的肋骨下缘出现切迹,透视下大多数病变可见搏动,valsalva试验可见缩小,深吸气和深呼气可见其大小有改变,还可见2~3条粗大血管影与肺门相连。
一般情况,x线平片和透视可提示该病的诊断,当见有大血管进入结节内时,可更强烈支持肺动静脉瘘的诊断,肺动脉造影或增强ct扫描可确立诊断。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