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其副作用的形式有很多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抗多巴胺能、抗肾上腺素能和抗胆碱能作用。这里介绍一般常见的副作用。
(1)锥体外系副作用。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可以分为四组,急性肌张力障碍一般发生在治疗刚开始时即很快出现,多发生于年轻的病人。据观察大多数病人是在使用丁酰类和哌啶类酚噻嗪药物之后发生,其主要特征是斜颈、吐舌、面肌痉挛和角弓反张,临床特征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做作样行为。不能静坐,出现躯体无法自控的活动,伴有心情厌烦的感觉,无能力保持安静。这经常发生在治疗进行1~2周之后,抗帕金森氏症药物常常不能控制症状,一般需要减少精神药物的剂量。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帕金森氏综合征,其特征是当病人步行时运动缓慢或不能,而且脸、全身僵硬、粗大震颤,屈曲体位等,严重者可出现慌张步态。这一症状群一般出现在服药几周之后,然后又开始逐渐减轻,甚至并没有降低药物的剂量也逐渐减轻;也可以被抗帕金森氏症药物有效地控制。但作为常规来使用抗帕金森氏症药物预防这类症状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出现这种副作用,相反,常规使用会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可能性。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它不像其他的副作用,即使停药也常常不能好转,是以咀嚼、吸吮肌的运动,面肌和舞蹈样运动为特征的。常常可以影响面部活动、肢体运动和吸吮进食,偶尔在不服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中也可以见到,但是在大剂量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中这种症状是非常多见的,女性病人和伴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病人极易发生此种症状。停药之后大约有半数病人的症状可以逐渐消失,据估计在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中这种症状群出现的频率为20%~4O%。无论发病率是否准确,这种症状群的存在均提示要防止长期大剂量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信息来自"岁月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