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纤维化
早期肝纤维化系指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国内外研究均已证实,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内各种胶原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Ⅰ、Ⅲ型胶原沉积增多为主。晚期肝硬化以Ⅰ型增多为主,早期以Ⅲ型为主,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Ⅰ/Ⅲ型胶原比率由1增至1.59,Ⅰ型胶原纤维增多,参与结缔组织的形成,其可逆性强,主要见于晚期肝硬化。
由于早期肝纤维化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故处于亚临床的病理变化阶段,但有部分病人可有如下表现。
(1)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2)慢性消化不良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3)体征:少数病人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肝纤维化检查
①肝纤维化的检查,根据B超报告,如果见到肝包膜不(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已经肝纤维化了,而且程度可能已经较严重,此时抗肝纤维化治疗为时已不算早了。
②肝纤维化的检查,根据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经肝纤维化了,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③肝纤维化的检查,根据病史,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才可能有肝纤维化”,因此可把发病后1年作为抗肝纤维化的起始时间点,尽管这很不精确。此时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很轻,也可能纤维化病理改变还不明显。如是前者,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很大;如是后者,则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责任编辑:罗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