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2009-12-06 fw.a5d.com A +

目的介绍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及疗效。方法采用YL-T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果33例高血压出血恢复良好30例,致残2例,死亡1例。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我科自2000年6月起,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男24例,女9例,年龄50~74岁,昏迷14例,偏瘫31例;出血部位(根据头颅CT定位):基底节出血23例,脑叶出血8例,丘脑出血1例,脑室出血1例。

1.2出血至手术时间及出血量≤6h(16例),6~12h(12例),12~24h(5例),出血量30ml~150ml。

1.3治疗方法根据头颅CT提示的血肿部位,深浅、大小,依据CT摄片的基线层距参数,进行简易三维定位,确定穿刺点(注意避开血管和重要功能区)。选用适当长度YL-T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无菌局麻条件下,用直流电钻钻透头皮、颅骨、硬脑膜,取下钻体,拔出钻头针芯,插入塑料针芯,推至血肿腔,内径3mm不锈钢穿刺针即固定于颅骨上,拔出针芯即可见陈旧性血液流出。拧上盖帽,侧孔接引流管后抽吸血肿,对液态血肿尽量缓慢吸净,而对固态者则抽吸一半左右停止。向血肿腔内注入含尿激酶1~2万U的生理盐水2~3ml,闭管4h开放引流,以后每日冲洗1次,经复查CT血肿清除后即可拔管。破入脑室者可引出血性脑脊液,破入双侧脑室者,再加行对侧侧脑室引流。

1.4结果术后5天血肿清除25例,5~7天6例,7~10天2例,术后意识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1周内对侧肢体偏瘫改善27例,2周内完全恢复29例,3周内明显好转30例。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生活自理30例,轻残2例,死亡1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较高死亡率、致残率使患者及家属承担巨大的痛苦。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1]。近年来微创穿刺引流术是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设施简单等特点,且能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降低颅内压,减少病死率及死亡率,使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7h后血肿急性挤压及血肿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使周围脑组织发生早期缺血、水肿,海绵性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2],进而加重脑组织功能损害。因此我们认为超早期手术有利于减轻这些继发性损害,及早打破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减少和防止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损伤,提高疗效。本组病例中16例患者发病6h内接受手术,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神经功能恢复等,均较12h以后为优,故我们主张应尽可能在发病6h内手术,提高疗效。本组死亡1例为再出血。再出血是穿刺治疗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积极控制血压,合理使用尿激酶,首次抽吸血肿过程中有新鲜出血者,直接血肿内注射生理盐水+立止血等措施,使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消除开颅手术的风险。维持血压稳定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血压过高易再出血,过低可造成脑供血不足,同样影响脑功能的恢复,一般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另外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合理应用脱水剂,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均是保证微创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临床中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手术是适合各年龄,各种出血量和颅内各部位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尤其适用于高龄和难耐受开颅手术者;选择手术时机以尽早为原则,最好在发病6h内为佳。其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的新技术,可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