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对照组醋酸泼尼松1ml加利多卡因2ml混合液肘部疼痛点封闭,每3日1次,根据病情可做1~3次。
1.4疗效判定标准未愈:治疗前后疼痛无明显变化。近期治愈:经1个疗程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功能恢复。远期治愈: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者。转载于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426例肱骨外上髁炎均符合诊断标准。X线颈椎正侧位片有骨质增生及项韧带钙化者364例,占85.45%;肘和颈部同时存在明显穴位压痛及阳性反应物者411例,占96.48%。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大致相同。远期疗效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1426例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统计
肱骨外上髁炎是外科常见病,是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1]。经我们对此类病人X线正侧位片观察,有85.44%的病人有颈椎骨质病变,病变多发部位为C4~6椎体,从颈椎力学角度分析,C4~6承受应力最大,故为易损伤部位[2]。体育运动、工人的机械性操作、司机运行中颠簸、电脑前长期坐位工作、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等都可引起颈椎损伤。老年人的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也可使颈椎退行性变而引起颈椎病变。临床观察证实,肘关节和颈椎附近按经络走行同时存在穴位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物,故可证明病变不局限于肘关节。我们提出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颈综合性疾病的论点,供同仁探讨。
经络治疗是以经络触诊所获得的经穴或阳性反应物为治疗点,采用一种药物,施一定的手法,获得有效针感后再注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选准治疗点十分重要,常用方法是用指腹沿经络走行滑动、按揉、移压、推动等手法寻找明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3]。我们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从局部封闭疗法改进为经络治疗,药物可通过经络走行发挥作用,同时改变肘和颈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肌代谢,减经肌肉对病变颈椎的负牵引作用,从而达到上源性病因和局部同时治疗,故收到远期满意的效果。经络治疗有2个作用:其一是药物沿经络的治疗作用;其二是刺激作用。故注射时手法和针感十分重要,根据经验选准治疗点,进针快,进针后寻找传导到病变部位的酸麻胀感后注药,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两种用药的差异:既往使用的封闭药物是激素和局麻药,激素有抗炎作用,局麻药有止痛作用,故注射疼痛点后可缓解疼痛,改善暂时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我们使用的中药针剂尹氏Ⅱ号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而且采用经络学原理,使药物与刺激同时作用于病变部位,注射点多、疗程长,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而达到远期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文证实近期疗效2组差异较小;远期疗效治疗组治愈率达93.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而也证实中药针剂尹氏Ⅱ号对肱骨外上髁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肱骨外上髁炎不单纯是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与颈椎病变有密切关系。采用中药针剂尹氏Ⅱ号进行经络注射治疗,可收到远期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57-858.
2尹秉安.颈椎病病因及发病特点综合分析(附10515例报告).全国第四届颈椎病学术研讨会,1999.
3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4-116.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