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主眼与斜眼眼外肌组织学比较2006-03-16访问次数:1282来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01
出处: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01作者:韩玉岷梁舒杨玲施公胜荀鹏程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主眼与斜眼眼外肌组织学上有无差异。方法对26例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的眼外肌进行了主眼与斜眼的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主眼与斜眼的内直肌组织学检验无差别,主眼的外直肌在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方面较斜眼明显,而在排列紊乱、胶原变性、脂肪组织增生诸方面两组间无差别。结论共同性外斜视主眼与斜眼眼外肌均发生了肌源性病变。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主眼斜眼组织学
关于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组织学研究报道已有不少,这些报道都指出共同性斜视眼外肌发生了肌源性病理性改变。那么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主眼与斜眼的眼外肌在组织学上有无区别呢?笔者对2003年4月~2004年3月在我院行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26例患者术中切除的眼外肌进行了主眼与斜眼眼外肌组织学比较,并与正常眼的眼外肌作了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在对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手术矫正之前,按照孟祥成的方法确定患者哪只眼为主眼。本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对主眼行手术(以下简称主组)17例,对斜眼(以下简称斜眼组)行手术9例;主眼组中男13例,女4例;年龄7~33岁;病程4~30年;斜视度15º~60˚。斜眼组中男4例,女5例;年龄8~67岁;病程4~28年;斜视度25º~60º。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3例健康成人的正常眼外肌为对照组。2.方法对主眼组与斜眼组患者均施行常规外斜视矫正术(内直肌截除、外直肌后徙),术毕将截除的内直肌及外直肌肌止端残余肌肉(显微镜下显示以肌肉组织为主)送我院病理科作组织学切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将3例角膜移植供体健康成人的正常眼外肌作组织学切片作为对照组。
结果3例健康成人正常眼外肌(每人一条内直肌、一条外直肌)组织切片显示出肌纤维排列整齐、横纹清晰可见、未见纤维组织增生;而26例患者的内外直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变性等病变。
1、主眼与斜眼内直肌组织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1)。
2、主眼与斜眼外直肌组织学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在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排列紊乱、胶原变性、脂肪组织增生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
3、主眼内、外直肌组织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3)。
4、斜眼内、外直肌组织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4)。
5、病程与眼外肌病变无关。两组患者的病程均与眼外肌病变无关(表5,表6),(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讨论探讨斜视的病因,目前已知麻痹性斜视、腱鞘异常、神经支配异常和共同性斜视中的调节性内斜视的病因已经清楚,而其他类型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有遗传性因素、解剖因素、感觉性因素、中枢性因素等等。而关于共同性斜视眼外肌有病理改变已有许多报道,这些报道均指出共同性斜视的眼外肌出现了肌纤维的萎缩、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变性等肌源性病变,然而关于共同性外斜视主眼与斜眼的眼外肌的组织学比较尚未见有报道。除了交替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常有主眼(正位眼)与斜眼之分,患者常用主眼固视。那么主眼的眼外肌是否正常?主眼与斜眼的眼外肌在组织学上有无区别?根据我们的观察比较,结论是:主眼与斜眼的内直肌组织学检验无差别,而主眼与斜眼的外直肌组织学比较发现,主眼的外直肌在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方面较斜眼明显,而在排列紊乱、胶原变性、脂肪组织增生诸方面两组间无差别。我们的研究在取材方面是这样的:内直肌做截除术取材不成问题,外直肌取材是手术时将肌止端略留长些(2-3mm)做组织学切片,在显微镜下外直肌残端显示出肌腱组织与肌肉组织并存而以肌肉组织为主。三井幸彦在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病因时曾指出,“似乎是由于不明原因或单眼视力障碍造成了中枢双眼视力(融合)的抑制,这种抑制可以引起双侧内直肌丧失正常弹性,由此引起主眼释放一种异常的本体感受器的冲动,这个冲动造成从眼(斜眼)外直肌的收缩。”由此可见在内直肌受抑制方面并无主眼与斜眼的区别,它们的内直肌有同样的病变,我们的观察发现证实了这一点。由于内直肌的长期无兴奋状态,日久其拮抗肌挛缩,配偶肌亦出现一系列病理性的改变,所以我们的病例中的外直肌(即同一眼内直肌的拮抗肌、另一眼内直肌的配偶肌)亦有同样的病变。无论在主眼组或斜眼组内、外直肌病变无差别。至于为何我们的病例中主眼的外直肌在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方面较斜眼明显,原因有待探讨。一些报道指出共同性斜视病程越长眼外肌病变越严重,在我们的研究中未发现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