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8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医护论坛・一F颔骨皮质旁骨肉瘤1例报道周翎(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病理室,湖北利川445400)2009年3月第6卷第8期『摘要1目的:学习总结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渗断要点。方法:以典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皮质旁骨肉瘤从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特征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学习。结果:皮质旁骨肉瘤为临床少见病,它的正确诊断需病理检查与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结论:皮质旁骨肉瘤为‘种发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的骨肉痛.I捌病史较长.临床症状多较轻微,容易误诊漏诊,影响预后,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关键词】皮质旁骨肉瘤;下颌骨;报道『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卜155―02皮质旁骨肉瘤又称骨旁骨肉瘤,是骨肉瘤中的一种特殊亚型.是骨肉瘤中预后最好的一种亚型,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股骨远端,其他部位罕弛。2008年我院收治1例皮质旁骨肉瘤发生在下颌骨,我们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检查特征进行了复习总结。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左侧下颌骨体部渐进性无痛性包块2个月.左下唇麻木1周”收住我院。入院时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情况:左侧颊部隆起,局部皮肤无红肿及溃烂,左下颌骨体部可扪及3cmx3ctn大小包块,质较硬,局部压痛.活动度差.局部无乒乓球样感,牙齿尤松动。下颌骨cT提示:左下颌骨体旁见软组织包块,大小为3cmx4cm.包块与下颌骨体分界不清,广基底相连,并见垂直于下颌骨皮质表面伸向包块的成放射状高密度线条状影,多条,其间为软组织影.密度不均,未见囊变,骨髓腔未见异常,骨皮质无破坏,无骨膜增生(图1)。完善相关辅检后择期手术。术中见包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表面呈半球型隆起,基底部宽广,与下颌骨体部紧密相连,面神经部分受压,以骨剥完整剥离包块。术后包块常规送病理检查。图1CT图(左下领骨体旁见软组织包块.与下颧骨体分界不清.广基底相连,骨皮质无破坏)病理检查.巨检:半球形肿物,3cm×3cm×1_5cm.基底部宽广、粗糙.切面灰红,质硬;镜检:瘤体表面被覆纤维性包膜,瘤组织由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骨样基质和骨化小梁以及梭形、椭圆形纤维样细胞构成(图2).瘤体基底部成骨较明显,愈向边缘成骨愈少,骨小梁愈不成熟,纤维样细胞则愈来愈生长活跃.细胞核大,染色质较丰富,口r见小核r,具有一定多型154巾国医药导据CHINAMEDlCAL}4ERALD图2镜检圈(瘤组织…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骨样基质和骨化小梁以及梭形、椭圆形纤维样细胞构成。HE染色中倍放大)性.核分裂象可见,病理诊断:(左下颌骨)皮质旁骨肉瘤。2讨论骨肉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皮质旁骨肉瘤是骨肉瘤特殊亚型,临床上少见,占骨肉瘤的3%~5%,大部分(2/3~3,4)病例发生于股骨远端,少数发生于胫骨、肱骨、腓骨、尺骨和桡骨.罕见于颅骨和手足小骨。肿瘤由骨膜深层或皮质表面成骨性结缔组织产生最早由Ceschic。kter和Copeland于1951年报道.起初认为良性,有潜在恶性,但目前多认为是一种发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的骨肉瘤。与普通骨肉瘤不同,皮质旁骨肉瘤发病率尤性别差异,发病年龄比普通骨肉瘤的发病年龄大.大多数病例于1540岁出现症状.临床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局部肿胀或缓慢增生的肿块,偶有轻度疼痛或麻木感(本例患者周面神经受压而表现为左下唇麻木感)..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x线检查可见一密度增高的分叶状肿块.以宽的基底附着于骨皮质,肿块与其下的骨皮质问总是留下x光片上具有特征性的一狭窄缝隙,即“条带征”,具有术前诊断价值,晚期病例可见骨皮质和骨髓腔受侵犯。CT和MR]可显示肿块内完整的骨小梁结构、包膜和基底骨皮质增厚或碟形侵蚀,病理检查瘤组织主要山骨小粱及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样细胞构成(如前所描述)..电镜观察可见瘤组织山肌纤维母细胞样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样肿瘤细胞、骨母细胞样肿瘤细胞、末分化肿瘤细胞组成.而以肌纤维母细胞样肿瘤细胞为肿瘤的主要成分。需要与皮质旁骨肉瘤相鉴别的疾病主要有骨化性肌炎和骨膜骨肉瘤。骨化性肌炎患者大多有外伤史,病理组织学(下转第159页)
阅读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