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腹内器官从腹股沟管内口(即疝环)外突,经外口(皮下环)突出,称腹股沟斜疝,内容物进入阴囊或大阴唇者为完全性斜疝,尚停留于腹股沟管内则为不完全性斜疝,斜疝约占腹外疝的90%,占腹股沟疝的95%,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常发生在右侧,少数为左侧或双侧。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的发病原因为腹膜鞘状突未闭,后者的发病原因,除了腹股沟部有先天性缺损外,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发育不全起主要作用。
临床表现: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形伸入腹股沟管。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诊断要点:1.小儿斜疝:1岁以下小儿咳嗽或啼哭时出现有腹腔内容物疝出腹壁,可还纳。2.可复性疝: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可还纳。3.难复性疝:与可复性疝相比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4.嵌顿性疝:肿块突出后不能回纳而发生嵌顿,突出的疝块有剧烈疼痛,张力高,并有压痛。疝内容物为肠管,则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5.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进而发生血运障碍,肠管缺血坏死,疝块有红、肿、热、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有腹膜炎体症。有时全身感染、高热、畏寒等症状极为明显,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鉴别诊断:1.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2.子宫圆韧带囊肿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3.精索囊肿或睾丸下降不全肿块位于腹股沟管或精索睾丸行径,边界清晰。前者有囊性感,张力高,阴囊内可扪到同侧睾丸,后者质坚韧,为实质感,阴囊内同侧睾丸缺如
治疗常规:
(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1.检查:ECG;胸透;血常规,血型;尿液分析;血凝常规;乙肝系列;肝肾功电解质。2.手术:(1)手术指征:能耐受手术的腹外疝患者(2)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3)手术方式:a.1-12岁:疝囊高位结扎术。b.>12岁:疝修补术。传统手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口材料)(4)术后:卧床4-5天,3天换药,7天拆线3.药物:(1)术前:阿托品,鲁米那钠(2)术后:抗生素(3-5天),止血药(3天)。质量标准:刀口愈合I/甲愈合,平均住院日: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