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腺瘤是一良性肿瘤,包膜完整,富含血管,由肝细胞独自组成,无枯否细胞或胆管。尽管已争论许久,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口服避孕药与肝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虽然本病报告多见于年轻和中年女性,但男性亦同样有患病的,在这些病例,使用类固醉的病史常见。伴存A型糖元贮积症者易患多发性肝腺瘤。临床病人可表现有严重腹痛,多为自发性出血的结果,有时可致死.一、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肝腺瘤为实质性包块,通常有回声,有时为低回声。在有症状的病例。实质包块内的透声区常表示为出血和坏死,再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进一步可提示诊断为肝腺瘤。此外,超声还能发现腹膜腔内肝腺瘤破裂所致的腹膜腔积液.二、血管造影本病的诊断和手术计划建立方面常采用血管造影判断。肝腺瘤常常是富有血管的,但动脉不扭曲,不如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那样致密浓染。它们也缺乏特征性分隔状毛细血管染色,有更为均匀一致的肿瘤染色.尽管这样,富血管的肝腺瘤非常难与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区别。在大多数肝腺瘤病例,血管的供应是周围性伴供养血管向病灶中心走行,此征象提示肝腺瘤,也能见于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有作者报告,血管造影检查腺瘤的50写是少血管伴肝动脉的移位和下垂。在这些病例的1/3,包膜下出血和缺血性中心坏死可见。如果是一个低血供的包块,有出血和坏死,或富血管的包块伴周围性动脉供应可类似肝癌,对此类病例应以活检进行鉴别。不论用多种影像检查手段,此二病皆难区别。事实上,有作者报告23例肝腺瘤,其中2例已显示镜检下的恶性变。造影表现如表11-4.三、核医学检查在硫胶核素成像,由于明显缺乏枯否细胞,本病表现为光子减少。理论上,延迟,9niTc-IDA扫描可能常显示新生物内的活性。肝腺瘤伴广泛内出血时,或是IDA核素成像的冷病灶,或显示周围性吸收和中心光子减少。肝腺瘤尽管某些病灶是富血管的,但大部分病灶在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和血池检查都不是热灶.有作者报告,77环肝腺瘤’,‘碍吸收不增加,如果一个病变积蓄的核素量等于或比正常肝脏核素量略低,就不能除外肝腺瘤。四、CT扫描CT检查时,尽管非特异的,本病的特征是CT平扫表现为孤立的低密度包块。本病血管结构及血管数目常有变化,故强化扫描表现各有不同。一般说来,病灶未能强化到周围正常肝实质的水平。大多数肝血管瘤可以其病灶从周围到中心强化逐渐填满的特点而与肝腺瘤区别.有作者报告,以团注进床动态CT观察,无并发症的肝腺瘤表现类似于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起初为一致的强化,随后延迟扫描为等密度病灶。某些病灶可显示纤维性包囊,无中央性瘫痕可见.肝腺瘤主要并发症为内出血,可表现为右上腹痛和胆系出血的突然发作,严重者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进入肝实质或腹膜腔。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均有内出血病史,CT扫描所见与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有关。当急性出血后立即扫描,平扫可见一高密度核心的低密度肿块,乃继发于新近凝固血液。随后变化为一包裹性血清团内的沉积物。当出血是暂时性而且很轻微时,核心仍为低密度,而与其它包块难于区别。团注非进床动态CT扫描时,可显示不同程度暂时性强化。当病人出现疼痛性包块和病灶内出血时,CT的任务是在术前确定病灶的大小、范围和位置。如术前病人情况较差,可考虑行血管栓塞。肿瘤出血征象常见于肝腺瘤,有时可见高密度腹腔积液,反映腹膜腔出血。单纯CT扫描尚难区分内出血是由肝腺瘤所致,或是肝癌引起.五、MRI检查MRI检查中,肝腺瘤在T,加权像呈不均匀结构(低或高信号强度),T:加权像中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最宜检测出本症的是T:加权像。某些腺瘤可类似肝癌.有包膜或因为出血而形成高信号。CT图像上典型腺瘤仅有的特征是动脉相呈高密度,3-10分钟后缓慢降低呈低密度。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肾上腺转移痛信号也呈快速强化,但很快就廓清。目前,MRI常不能确切诊断腺瘤。欧阳墉等(1994)报告本症3例,提出本病与肝癌鉴别诊断可考虑三点:①肝癌肝动脉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明显迁曲和粗细不均,并常见到动一静脉续,门脉受累和瘤周子灶;②肝癌CT图像不出现瘤周围低密度环;③肝癌有的_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增高的甲胎蛋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