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2009-12-05 www.runsky.com A +

感染性休克 2003-8-1416:04:23
概述: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或败血症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与真菌等)及其代谢产物(内毒素、外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缺陷病人;恶性肿瘤或手术后体力恢复较差等。常见于革蓝氏阴性U菌感染、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暴发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厌氧菌败血症、感染性流产等。休克晚期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2.不同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

3.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早期:寒战、体温骤升或骤降、血压正常或稍偏低、脉压差小,面色苍白,唇轻度发绀、呼吸深而快、尿量减少;中期:低血压(收缩压在10.7kPa以下)和酸中毒,呼吸浅快,心率快,心音低钝,烦躁不安、嗜睡。晚期:血压持续偏低或测不出,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常同时出现肺、肾、心、肝、脑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衰竭。

诊断依据:

1.感染的依据,白细胞增高常>15-30×10的9次方/L,并有核左移,大多数可找到感染病源;

2.休克的诊断,体温骤升骤降、神志的改变、皮肤的改变、血压低于10.7/6.7kPa。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早期、足量、联合地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处理原发感染源;

2.补充血容量;

3.纠正酸中毒;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6.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用药原则:

1.抗感染首选青、链酶素。

2.严重者,可联合选用有效、作用强的抗生素,或依病原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3.合并厌氧菌感染者,首选灭滴灵。

4.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调整抗生素的剂量。

5.采取综合治疗,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

辅助检查:

1.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情严重或诊断病因不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休克纠正,感染完全控制,各项检测指标正常。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休克基本纠正,感染基本控制,各项检测指标趋于正常。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各项检测指标未改善。【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