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de]护理及防治
⑴一次性尿垫是较早用于肛门失禁病人[de]护理用品。它可缩小潮湿污染[de]范围,降低皮肤[de]受损程度,但不能避免并发症[de]发生。
⑵用聚氨基甲酸酯海绵制成[de]肛门控制塞,将其留置于肛直肠交界处,遇水膨胀后可截留住粪便。
⑶用22号粗肛管插入乙状结肠中部18~22cm,肛门周围不固定,另一端装上塑料袋,根据排便[de]量随时更换塑料袋;
⑷对肛门失禁病人采用丹碧丝肛门塞入,其优点:①感觉舒适无异味;②卫生方便容易操作;③任意体位不会滑脱。缺点是:排气不畅,费用较高;
⑸用自制气囊肛管护理肛门失禁病人。
⑹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插入直肠15~20cm,使管头端[de]气囊达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即可有效地阻止粪便流入直肠,且此处无便意感受器不易引起排便动作,有利于导管[de]固定。但粪便[de]引流缺少动力,易滞留于结肠内;
饮食护理:改善饮食结构,出院后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de]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de]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de]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de]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对老年人、危重病人[de]大便失禁处理不是一个简单[de]卫生方面[de]考虑,当他们经历了直肠功能丧失后,经常有难以启齿、意志消沉、孤僻、害怕被发现[de]灰色心理,如不及时防治,则会使他们精神颓废,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退化。对于老年人,护士应通过充分认识大便失禁[de]有关问题,有能力帮助这些病人,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给他们精神上[de]理解,同时及时处置肛门失禁[de]困窘,鼓励他们回到社会,可穿收腹裤或紧身衣裤,以增加肛门[de]节制能力,从而增加病人[de]生活信心,帮他们度过难关。对于患儿,护士应协助家长做好生活护理,帮助勤换衣裤、清洗会阴部;对年长儿要态度和蔼,耐心讲解病情,取得合作。做好家长[de]思想工作:向家长讲解疾病[de]发生、病因、需何种手术治疗,手术前、手术后需注意[de]问题,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出现[de]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护理措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de]问题,让家长理解我们[de]工作,了解病儿[de]病情动态变化,减轻家长术前紧张,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做好皮肤护理对肛门失禁及卧床病人是极其重要[de],最具有预防性[de]措施仍集中在减轻压力、更换体位、加强营养、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等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对肛门失禁[de]护理。肛门失禁病人[de]床应垫塑料布及布单,再用旧布等将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纸壳做成簸箕式样,里边垫上废纸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节省布类和清洗[de]麻烦。最好是掌握病人排便规律,按时接便盆排便。便后用温水肥皂洗净会阴及肛门周围,发现臀部有发红现象时,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环素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夏天可补些爽身粉。
目前,我国对肛门失禁[de]并发症[de]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尚未见详细报道,但可以预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de]出现,其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予以足够[de]重视,做好调查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