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化脓肛瘘的前驱病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一、病因病理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大多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感染如肛窦炎等,也可经淋巴传播或肛周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粪便内的尖锐异物刺破肛管直肠壁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被肛提肌和盆筋膜分为若干间隙,脓肿也常位于这些间隙内,如坐骨直肠窝脓肿、粘膜下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和皮下脓肿。
二、诊断要点
1.肛门旁皮下脓肿
(1)位于肛门两侧边缘。
(2)脓肿较小,全身发热、乏力、头痛及白细胞计数增高。
3.粘膜下脓肿
(1)位于直肠粘膜下和肌层结缔组织内。
(2)脓肿较小,全身症状不明显。
(3)肛门部有不适感。
(4)肛门指诊检查直肠壁有卵圆形突起,有触痛及波动,破溃后形成内瘘。
4.骨盆直肠窝脓肿
(1)位于骨盆直肠间隙内。
(2)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热、乏力,头痛等。
(3)排尿困难及肛门部有坠感。
(4)指肛检查直肠前壁饱满、有波动感及明显触痛。
(5)白细胞计数增高。
三、治疗
l.全身症状明显者,应予卧床休息。
2.控制感染选用脓液后,再按穿刺的部位和深度行切开并放置引流管。近年有人主张行一次性切开引流手术,但必须掌握好适应症。
5.术后应坚持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及换药,防止皮肤过早愈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怎么回事?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裂感染、痔感染、会阴部手术感染(痔注射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侧切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尾骶骨骨髓炎或结核等。
其次为肛门周围皮肤的疾患,诸如,化脓性汗腺炎、毛囊炎、肛门腺炎、蜂窝组织炎、粉瘤、尖锐湿疣、平滑肌瘤、血管瘤感染等。
另外,结核病、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全身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等感染,骶骨前畸胎瘤等。
④其他因素: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等感染。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展过程为何?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生发展一般有以下几个过程:
①肛隐窝炎(肛门腺炎)阶段:由于肛隐窝形似漏斗,口向上朝向直肠开放,底部与肛腺管相连。在排粪时,隐窝关闭,粪便不易进入;腹泻时,稀便极易进入积存,引起肛隐窝感染,使之失去收缩力,病菌侵入肛腺管,引起肛门腺炎,从而导致肛门直肠周围炎症。
②肛门直肠周围炎阶段:由于内、外括约肌间隙中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和静脉,是感染向肛管直肠周围扩散的门户。经肛隐窝侵入的病菌,经肛腺管穿过内括约肌侵入内、外括约肌之间的空隙,形成括约肌间脓肿,形成原发性炎性病灶。
该病灶向上可达直肠周围,产生高位肌间脓肿;向下可穿过括约肌皮下部,形成肛周脓肿;向外穿过外括约肌达坐骨直肠窝,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肌间脓肿除便秘结,小便难通。若是深部脓肿,还会引起会阴及尾骶部胀痛,出现发冷、发热的肛门失禁,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应先切开排脓,待炎症消退,病变部位纤维化而且位置固定后,再作手术。一般需经过3~6个月后,再作第二次手术。
②全身治疗:应用青链霉素或红霉素等广谱抗菌素,并给予全身治疗。同时,针对全身不适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肛门直肠脓肿的保守疗法如何?
肛门直肠脓肿的保守疗法分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两方面。
①全身治疗
a.中医肛乳头炎:采用坐浴、药栓纳肛、口服抗生素或中医中药疗法,防治炎症深入,甚至化脓而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③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对肠结核、克隆氏病、溃疡性大肠炎等全身疾病要积极治疗。
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每日便后洗洁局部的习惯,防止感染。
⑤饮食适当调理:饮食不可过分精细,不食刺激性强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大便的排泄。
(责任编辑:身体无忧网)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