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肛门周围癌

肛管及肛门周围皮肤

2009-12-05 www.medical163.com.cn A +

(1)良性肿瘤:肛门大汗腺腺瘤(adenomaofapocrinegland):来自肛门边缘的大汗腺,大多发生于中年妇女。肿块常呈息肉状,宽度约0.5-1.2cm,卵圆形,可有包膜,境界清楚。

镜下所见:瘤组织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一种为表面的柱状细胞,高低不一,排列不规则,胞浆嗜酸性,颇似汗腺细胞;另一种为肌上皮细胞,梭形,横切面呈三角形,胞核椭圆形,似平滑肌细胞,该细胞具有伸缩性,能使腺体的分泌物排出。瘤细胞排列成腺样结构,有时扩张呈囊状,上皮增生向腔内突起,似乳头状瘤。

I)肛门乳头状瘤(papilloma):肛门乳头瘤罕见。由肛门周围皮肤发生,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外观呈菜花状或绒毛状,常有蒂与正常组织相连。

镜下所见:瘤组织由许多乳头组成,每一乳头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状结缔组织间质构成其乳头脉管束,表面覆盖增生的鳞状上皮。

2)表皮样囊肿(epiderrnoidcyst):表皮样囊肿位于肛门周围皮内及皮下结缔组织内,大小不等,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为一圆形囊肿,质地较硬,微微隆起,随皮肤而活动,可与皮肤枯连。

镜下所见:囊壁为表皮组织,由鳞状上皮的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及角化细胞层构成,有时可见细胞间桥,囊腔内充满成层的角质,并可伴钙化。破裂时,继发感染,可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

3)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尖锐湿疣近年有高发的趋势,需引起注意。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的表皮及真皮增殖,除累及肛门周围皮肤外,尚可累及外肛管及直肠。

肉眼所见:初起时,散在多发性小而尖,针头大隆起,逐渐增大,呈优状或乳头状,可相互融合,表面有分泌物及渗出物。镜下所见:呈乳头状瘤样改变,乳头表面被覆鳞状上皮,角化层轻度增厚,且多由角化不全的细胞组成,棘细胞层增生明显,棘层上部细胞呈明显的空泡变性,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大空泡状细胞,核及胞浆内无包含体形成。电镜下常见核内病毒颖粒。本病与乳头状瘤最大的区别为形态上呈多发性,棘层上部细胞呈明显的空泡样变,且往往有不良的接触史,为非真性肿瘤,巨大尖锐湿扰可以发生恶变。

(2)恶性肿瘤:肛管及肛门皮肤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常见,其次为泄殖腔原位癌、肛管腺癌、肛导管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1)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最常见,占肛管及肛门恶性肿瘤的80%以上,以老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男:女发病约为1.3:1。男性多原发于肛缘部,女性则多原发于肛管。平均直径3一4cma常伴尖锐湿疵、慢性肛痰及粘膜白斑等。

肉眼所见:有呈溃疡型,有呈菜花型及斑块型,其大小不等,自数毫米至5cm,肿瘤体积越大,浸润深度越深。

镜下所见:鳞癌可分为角化及非角化型。角化型分化良好.趋向起源于肛门边缘皮肤;非角化型分化差,一般发生千肛管。

2)鲍温氏病(Bowen':disease):较少见。患者平均年龄48岁(30-69岁),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临床以隆起、不规则,带有鳞屑的棕红色湿疹样斑为主要症状,其重要特点为表皮内癌,病程进度缓慢,极少转化为浸润癌(2%)。

镜下所见:表面皮肤内表皮异型增失,伴角化不全及过度角化,整层内皆可见到Bowen细胞及核分裂相(所谓Bowen细胞,即核大深染,染色质致密细胞,核周围有空晕)。与Paget病不同的是,Bowen氏细胞PAS染色阴性。真皮层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3)肛导管癌(carcinomaofanalduct):来自肛导管及肛内肛腺体,极少见,截止1988年报道不足150例,且多为个例报道。

肉眼所见:发生部位有肛门部、肛周或坐骨直肠凹、肛痰管。肿瘤发生位置不同,其大小差别很大。小至数毫米,大至20cm,坐骨直肠及肛9管处癌肿明显大于肛门部。肉眼观,可呈痣核样改变或呈肛周肿块,表面可有溃疡形成,肛导管癌可沿肛导管向外下扩展,甚至累及臂肌,但极少沿直肠向上扩展,也很少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

镜下所见:结构多种多样,可为粘液表皮样癌,即鳞癌与枯液腺本文共2页,第[1][2]页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