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尿酸血症

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理探讨

2009-12-05 www.studa.net A +

  2方法与结果

  2.1温肾化瘀中药对小鼠因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1]取KM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A组(别嘌呤醇)、阳性B组(苯溴马隆)、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酵母40g・kg-1・d-1灌胃,连续1周,第6天、第7天阳性A组和B组分别给予别嘌呤醇(40mg・kg-1)和苯溴马隆(20mg・kg-1),中药各剂量组从5d开始予以中药,连续3d,第8天眼眶取血,测定小鼠血BUN和UA,经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分析,组间比较选用LSD或S-N-K分析。结果见表1~2。表1各组小鼠血BUN情况比较(略)表2各组小鼠血UA情况比较(略)

  2.2温肾化瘀中药对因酵母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XOD的影响XOD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或肝脾中,属需氧脱氢酶类。在体内,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尿囊素,尿酸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故增加体内尿酸、尿酸前体(次黄嘌吟、黄嘌吟)的量或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均可导致体内血尿酸含量的增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取KM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A组(别嘌呤醇)、阳性B组(苯溴马隆)、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酵母40g・kg-1・d-1灌胃,连续1周,第6天、第7天阳性A组和B组分别给予别嘌呤醇(40mg・kg-1)和苯溴马隆(20mg・kg-1),中药各剂量组从第5天开始予以中药,连续3d,第8天眼眶取血,血浆需以3000~3500r/min,离心10min,小心汲取澄清的上清液用放免法进行测定XOD活力(定义:每升血清/浆在37℃每分钟转化1μmol的底物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结果经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分析,组间比较选用LSD及S-N-K分析。结果见表3。表3各组小鼠血清XOD比较(略)  2.3温肾化瘀中药对小鼠因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2]取KM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A组(别嘌呤醇)、阳性B组(苯溴马隆)、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取血前2h用氧嗪酸钾盐按300mg・kg-1剂量ip小鼠,给药组在取血前1hip别嘌呤醇(40mg・kg-1)和苯溴马龙(20mg・kg-1),中药连续3dig给药,眼眶取血,测定小鼠血BUN和UA,经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分析,组间比较选用LSD及S-N-K分析。结果见表4~5。表4各组小鼠血BUN情况比较(略)表5各组小鼠血UA情况比较(略)

  2.4中药对因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XOD的影响XOD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或肝脾中,属需氧脱氢酶类。在体内,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尿囊素,尿酸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故增加体内尿酸、尿酸前体(次黄嘌呤、黄嘌呤)的量或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均可导致体内血尿酸含量的增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取KM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A组(别嘌呤醇)、阳性B组(苯溴马隆)、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酵母40g・kg-1・d-1灌胃,连续1周,第6天、第7天阳性A组和B组分别给予别嘌呤醇(40mg・kg-1)和苯溴马隆(20mg・kg-1),中药各剂量组从第5天开始予以中药,连续3d,第8天眼眶取血,血浆需以3000~3500r/min,离心10min,小心汲取澄清的上清液用放免法进行测定XOD活力(定义:每升血清/浆在37℃每分钟转化1μmol的底物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结果经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分析,组间比较选用LSD及S-N-K分析。结果见表6。表6各组小鼠血清XOD比较(略)  3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为在小鼠身上重现高尿酸血症,采用抑止尿酸排泄和补充大量嘌呤类饮食的两种方法造模。其一小鼠体内有尿酸酶可分解尿酸,而人体是没有这种酶的,故用氧嗪酸钾盐来抑止小鼠尿酸酶分解尿酸。氧嗪酸钾盐是一种尿酸酶抑制剂,作为化学诱导剂可抑制尿酸分解,增加体内血清尿酸水平,造成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该法灵敏简便、重复性好,在国际上已普遍用此评价药物的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作用[3~5],故我们采用该法尽量模拟人体体内的代谢过程。其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如今多跟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大量进食富含嘌呤类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啤酒等,我们采用大量酵母膏喂食小鼠造模,也是尽可能模仿该类患者的生活习惯。这两种造模方法与腺嘌呤、黄嘌呤、乙胺丁醇以及尿酸等造模方法比较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那就是对模型动物的肾功能影响不明显,对于仅仅是因为高尿酸血症而造成的痛风性关节炎而言,用氧嗪酸钾盐和酵母膏造模更能说明温肾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是否与降低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有关。

  别嘌呤醇(Allopurinal)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UA生成。苯溴马隆/立加利仙主要抑制肾小管回吸收UA的作用强,从而促进尿酸排泄。

  从实验中以酵母膏造模是成功的,模型组血尿素氮(BUN)(P<0.01)和尿酸(UA)(P<0.05)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其中模型组(P<0.01)、别嘌呤醇组(P<0.05)与空白组BUN比较有显差;空白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BUN比较有极显差(P<0.01);空白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别嘌呤醇组BUN比较有显差(P<0.05);模型组(P<0.01)、别嘌呤醇组(P<0.05)与苯溴马隆组BUN比较有显差。

  模型组与空白组UA比较有显差(P<0.05);空白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UA比较有显差(P<0.05)。

  模型组、苯溴马隆组、中药低剂量组与空白组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比较有显差(P<0.05);空白组、别嘌呤醇组与模型组XOD活性比较有显差(P<0.05);模型组、苯溴马隆组、中药低剂量组与别嘌呤醇组XOD活性比较有显差(P<0.05);空白组、别嘌呤醇组与苯溴马隆组XOD活性比较有显差(P<0.05)。

  中药各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改善实验动物血UA、BUN异常升高的作用,改善程度接近空白组正常动物的血UA、BUN值,别嘌呤醇对UA、BUN无明显的改善效果。别嘌呤醇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改善XOD活性的作用,改善程度接近空白组正常动物的XOD活性,而中药各剂量组对XOD活性的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我们可以发现高剂量组对XOD活性的改善程度最接近别嘌呤醇组的水平,且各剂量组对XOD活性的影响呈一个量效关系,说明中药仍有一定的治疗趋势。苯溴马龙对XOD活性无改善趋势,这可能与药物本身作用机理主要以促进尿酸排泄而非涉及XOD活性有关。

  实验结果也显示通过氧嗪酸钾盐造模是成功的,模型组血BUN(P<0.05)、UA(P<0.01)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BUN比较有显差(P<0.05);空白组(P<0.05)、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P<0.01)与模型组BUN比较有显差。

  模型组、中药中、低剂量组分别与空白组、别嘌呤醇组及苯溴马隆组UA比较有显差(P<0.01);空白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UA相比有显差(P<0.01)。

  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分别与空白组及模型组XOD活性比较有显差(P<0.05),而模型组与空白组XOD活性比较无显差(P>0.05)。

  中药各剂量组、别嘌呤醇组及苯溴马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改善实验小鼠血UA,BUN异常升高的作用,改善程度接近空白组正常动物的血UA,BUN值。但中药中、低剂量组对UA无明显的改善效果,可中药各剂量组对BUN,UA的疗效呈量效递增关系。别嘌呤醇组和苯溴马隆组对XOD活性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却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样的,中药各剂量组对模型小鼠XOD活性有一定量效关系的改善趋势,其中高剂量组的改善程度最接近两个阳性药物组。此处苯溴马隆能降低XOD活性可能与因为尿酸排泄增加,而尿酸前体未见增加,随着可催化的底物减少,XOD活性及量也随之下降。

  综上,从两种造模方法来看,温肾化瘀中药有降低血尿酸及尿素氮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XOD的活性和促进尿酸排泄有关,从而达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目的。但该课题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未分别对温肾法和化瘀法进行机理阐释,从而还不能明确的说明在痛风治疗中,是温肾法还是化瘀法只起抑止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还是温肾法或化瘀法只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探索。

  [1]陈光亮,张清林,马晓芹,等.酵母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4):467.

  [2]喻志峰,杨澄,仇熙,等.瑞香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2):142.

  [3]JamesJ,Carroll,HollyCoburn,etal.Asimplifiedalkalinephosphotungstateassayforuricacidinserum[J].ClinicalChemistry.1997,17(3):158.

  [4]StavricB,ClaymanS,GraddREA.Someinvivoeffectsintheratinducedbychlorprothixeneandpotassium.OxonatePharmResComm.1975:117.

  [5]FerrandG,DumasH,DecerpritJ.Synthesisofnewpteridinesashypouricemisagents[J].EarJMedChem.1992,27:309.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