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弓形虫病

全面了解弓形虫病

2009-12-05 www.muying123.com A +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于戈弟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患弓形虫病,可以侵犯多种脏器,其临床表现常因侵犯脏器不同而异本病几乎牵连临床各个学科,对人类危害性最大的是先天性弓形虫病。

当孕妇感染急性弓形虫病时,不论有无临床表现,弓形虫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致畸严重,甚至死亡。也可使孕妇流产、死产、早产或增加妊娠并发症。

戈弟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球虫,它的生活史中可出现5种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子体和卵囊。因其滋养体呈弓形而得名。

自50年代起,即有不少学者从抗弓形虫抗体(以下简称抗体)阳性,而无临床表现的妇女血液中分离出弓形虫,此后陆续有从早孕刮宫材料、流产标本、子宫组织及胎盘中分离出弓形虫的报道。如Langer等(1953~1967)曾检测70例有习惯性流产、早产、不明原因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妇女的月经血、乳汁、恶露、胎盘、羊水、羊膜以及胚胎等标本中,分离弓形虫阳性率为33%;Desmonts等(1972)自抗体阳性高效价的202名孕妇胎盘中分离出27株弓形虫,在分离阳性者中,有25例孕妇是在孕期感染弓形虫的,有2例感染期不明,或在妊娠前感染;Desmonts和Couvreur(1974)报道378例血清抗体效价高的妇女,其中一组195例在孕前受染,出生婴儿全部正常;另一组183例在孕期受染,生下流产、死胎和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共127例,以上说明绝大多数孕期受染,始能传给胎儿。弓形虫并不经常存在于胎盘中,但是一旦侵入胎盘,则95%的胎儿不能幸免。近年来国内从先天性畸形儿体内屡有分离出弓形虫的报道,如曹维霁等(1986)从一单头脑积水连体畸胎脑脊液中、张蔚等(1987)自畸形死胎的脑、肝、肺组织中,以及卢慎(1987)在4例先天性脑积水患儿脑脊液中,均分离出或找到弓形虫。又如徐克继等(1990)在研究弱智儿童与弓形虫关系时,其中一例肝穿刺,动物接种也分离出弓形虫。

关于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国外报道较多,意见基本一致。如Jirovec等(1956~1960)报道有死胎、死产或畸形、缺陷、智力低下等产科病史妇女抗体阳性率为65%~86%,比无上述病史的产妇抗体阳性率10%~15%高数倍;Fuchs等(1963~1964)指出在捷克有早产或死产史的妇女抗体阳性率,比正常产史妇女抗体阳性率高3.6~6.6倍。

关于抗体阳性的孕妇畸形儿发生率,比抗体阴性者的发生率明显较高的报道有:徐晓云等(1987)检测四川成都400例孕妇,示弓形虫感染和未感染孕妇的先天性畸形儿发生率分别为8.0%和0.8%,前者比后者高10倍。赵树馨等(1989)检测北京地区早孕妇女1297例,阳性者163例。追踪观察,抗体阳性者脑积水发生率为2.5%,是阴性体阳性者的各种畸形儿发生率为4.9%,比阴性者的1.66%高2.7倍;作者还分析了IgM阳性的早孕妇女的畸形儿发生率为10.34%,比IgG阳性者的畸形儿发生率1.9%高5.4倍,提示急性感染(IgM阳性)致畸机会明显较多。以上几组有很强的联系,提示弓形虫感染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因之一。但必须说明,弓形虫并不是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唯一病原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也为较常见的胚胎病理、病原的微生物,此外遗传因素、放射因素、化学药品等均可损害胎儿,应注意鉴别。

关于流产与弓形虫病的关系,多认为弓形虫病虽然是自然流产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也不是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原因。

综上多方面的论述,均证实弓形虫感染孕妇,可以引起先天性疾病,其危害严重,明显影响优生。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国外自50年代起即对本病已有较多、较深的认识,国内自80年代起,对其感染率也展开较广泛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对其诊断方法的研究,也有了明显的进展。据目前所知,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弓形虫感染的报道,正常群的平均感染率在4%~9%左右。病人的发现也陆续增多,到目前为止,全国报道百余例病人中,自1964年发现第一例起,至1990年上半年止,经历了25年的历程仅报道70余例,而在1990年9月由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召开的弓形虫病防治研究专题座谈会上,新报道的病例就有70余例。总之弓形虫病在我国并罕见,只不过因为过去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而造成病人误诊、漏诊。致使产生弓形虫病在我国是个很少见病的错觉。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均可有弓形虫的寄生,并在它们之间相互传播,形成自然界内的循环。它们是人类的传染源,其中猫和猫科动物,在传播本病中最为主要,因为它是弓形虫的终宿主,有性生殖在其肠道上皮内完成,常有大量感染性卵囊随猫粪排出污染外界环境。如人手、食具、食物或水被卵囊污染,人因误食卵囊,即可经口受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本虫的中间宿主(猫同时也是中间宿主),只有无性生殖,在他们的脏器和组织内,仅有本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家畜如猪、羊等的肌肉内因含有包囊,故人食用未煮熟的肉时,也可经口受染。此外如与猫、狗等动物密切接触,手、脸被舐也可被染,因为在它们的痰和唾液中可检出弓形虫。以上均为后天获得性感染。

人类作为传染源,主要是当孕妇感染急性弓形虫病时有虫血症,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或由于被弓形虫污染的羊水,进入胎儿的胃肠道,而引起宫内感染,造成先天性弓形虫病。人类为传染源,也可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传染。

孕妇弓形虫感染率各地颇不相同,其感染的多寡,与该地区居民弓形虫感染的危险程度有关。如在欧美人群弓形虫感染率高的国家,孕妇感染率也高,在60年代与70年代初,法国巴黎孕妇感染率约占调查孕妇的84%,美国为25%~38%,苏联为24.5%,英国伦敦为22%。各国婴儿发病率也不相同,如澳大利亚为6‰~7‰、法国为5‰、联邦德国为2‰、墨西哥为1.83‰、美国为0.23‰、瑞典为0.2‰。

近年来,在我国关于孕妇的弓形虫感染,与弓形虫对胎儿危害的报道也逐日增多。如《中国人畜弓形体病调查研究》协作组(1988)报道广西、安徽、四川、浙江、福建、河南、云南、黑龙江8个省、自治区,孕妇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6%(43/646);赵树馨等(1989)检测北京地区早孕妇女弓形虫感染率为12.6%(163/1297)、何浩明等(1990)检测江苏连云港地区584例孕妇,其抗体阳性率为15.2%。

1、先天性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孕妇感染急性弓形虫病时,约有30%~46%能传给胎儿。受染胎儿的发育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胎儿受染率与其母亲初次感染时的孕期有关。在孕早、中、晚期,胎儿受染率分别为17%、25%、65%。胎儿损伤程度与胎龄成反相关系。即感染发生越早,胎儿受损越严重。如感染发生在胎龄1~3个月,多引起流产、死产或生下无生活能力儿、发育缺陷儿,或胚胎发育障碍。多不能生存,幸存者智力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如在胎龄4~6个朋,多出现死胎、早产和严重的脑、眼疾患;如在胎龄7~9个月,由于胎儿已逐渐成熟,胎儿发育可以正常,但可有早产,或出生数月或数年后,才逐渐出现症状,如心脏畸形、心传导阻滞、耳聋、小头畸形或智力低下(IQ<70),它们是潜在的亚临床感染的结果。这些发现需要远期观察才能被证实。因而对抗体阳性妇女管理的探讨,需要重新估价。

母体受染传给胎儿,一般只有一胎,但有例外,特别是抗体阳性效价高,示有活动性感染的孕妇,可出现连续2胎致畸者。

先天性畸形、缺陷、残废、疾病是胎儿在宫内受染后,脏器或组织造成病损的结果。胎儿感染急性弓形虫病,不论其早产或足月产,均可有先天性畸形等发生。据报道有:无脑儿、单眼、小眼畸形、小眼睑、高度近视、斜视、眼球震颤、无耳壳呈耳壳无轮、先天性耳聋、无臂、无足、畸形足、缺指趾、指趾发育不全、趾合并或多指趾、食道瘘管、食道闭锁、无肛门、锁肛、两性畸形(双阴道、阴茎短、尿道下裂)、雌雄同体、或生殖器官缺陷等,双侧肾上腺缺如,双侧多囊肾,脐疝伴内脏外翻,单头脑积水联体畸胎,漏斗胸,腹壁缺损、大肠外翻、以及婴儿肝炎综合征(多脏器病变)等。各种畸形有单发或多发。以上有些畸形尚可手术治疗,但重要器官畸形,如无脑儿几乎无成活者。以上多种异常以脑和眼病为最多。

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可以生下不同程度的先天愚型儿、小样儿及弱智儿童先天愚型(伸舌样痴呆、Down氏病)是一种胚胎性大、小脑发育障碍病,病儿智力低下,常并发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畸形,常于生后不久即有特殊外貌,如头颅短小,眼球较突出,两眼距离较远,鼻根低平,口半开,舌常伸出口外,及面部愚蠢等。小样儿即低体重儿。

智力低下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Alfordc(1974)引用许多资料,说明弓形虫感染可以直接影响儿童智力。Langest(1975)也发现智力低下儿童的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陈雅棠等(1989)采用微量乳胶凝集试验和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9对弱智儿童及其母亲,和107对智力正常儿童及其母亲血清抗体,2法同时阳性者,依次为6.33、8.86、0和0.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提示弓形虫感染是造成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病因之一。徐克继等(1990)采用IHA与IFA检测189例各种神经发育迟缓或障碍的弱智儿童中,抗体阳性率为24.3%,及其中63例智力低下儿童的23.8%,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5.6%。另在其中99例弱智儿童的母亲,抗体41.4%。母亲抗体阴性,而儿童阳性者仅4例。表明儿童弓形虫感染,多由母亲妊娠期感染弓形虫所致。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