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基本上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一般常规做闭合复位外固定。在手法牵引下,先整复侧方移位,后整复前后移位。屈肘60~90度位固定三周。外固定不易防止骨折再移位继发肘内翻。故有人主张早期改为伸直位。局部小夹板固定辅以牵引治疗,效果较好。也有人行闭合复位后通过皮肤钻入较细的钢针固定。开放骨折在清创后,用较细钢针固定。陈旧骨折,一般不做非凡处理,继发畸形者待发育成熟后做截骨矫形。
【发病机理】
全骺分离常见为伸展尺偏型。由间接外力引起。多为摔倒时,患臂伸展位撑地。与此同时,躯干向患侧旋转,肘关节过伸,身体重心落于患臂结果肘部承受一强烈内旋(实际上是上臂外旋)、内翻与过伸应力。儿童骺板强度较关节囊韧带弱,因而轻易发生全骺分离,而非肘关节脱位。
屈曲型全骺分离较为少见。在屈肘位外力撞击鹰嘴再传向髁部造成。此型损伤,多发生于较大儿童,可能与骺板方向改变有关(倾斜度增加)。临床表现与肱骨髁上骨折相似。
【鉴别诊断】
1.如肱骨外髁未骨化,X线表现与全骺分离鉴别困难。发病年龄与移位方向可作参考。肘关节常见为外侧脱位,全骺分离远段往往内移。根据整复过程中的“手感”有助于鉴别诊断。肱骨外髁已骨化后,其X线影像可作为诊断依据。2.肱骨外髁骨骺分离(或称外髁骨折)。压痛限局于关节外侧,有时可触到外髁异常活动。X线摄片,肱骨干与尺桡骨对线关系正常而肱骨外髁向外侧移位。
3.外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极少见。偶见于学龄后的儿童。临床表现兼有外髁骨折与肘关节脱位的特征。如肱骨外髁与桡骨近端对位,多为全骺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