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放线菌病的预防和治疗,肉牛放线菌病的症状,当皮肤和皮下组织等发生本病时,主要发生于颌骨角,颈部和颊部。种牛形成一个坚硬的球形肿胀。不放线菌发生于骨骼时,多见于上,下颌骨。形成面积较大的骨组织肿胀。质地十分坚硬。与皮肤粘连,无移动性,无热无痛。肉牛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特殊。诊断比较容易。必要时可取少量脓汁中的颗粒。在载玻片上压碎。重视饲草加工。肉牛放线菌病的冶疗,不喂未经加工处理的豆秸。防止口腔黏膜的损伤,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肉牛对于界限明限的肿胀,可手术切除或进行烧烙治疗。内服碘化钾,成年肉牛每天5~10克,犊牛每天2~4克。连续2~4周。或静注10%碘化钠溶液。每天50~100毫升。隔日一次,连续3~5次,当肿胀破溃后,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对患部要每天用碘酊进行处理。还可患部注射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一周为一疗程,也可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对于形成的较大骨组织肿胀。肉牛治愈后会留下异常的形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