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
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男女比率为1∶13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清楚有人认为是血管运动中枢的某些障碍所致故受累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有人认为是由于两侧肢体的浅表和深部动脉的血流增加使皮肤循环量增加皮肤发红而温度升高扩张的小血管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烧灼样疼痛也有人认为本病与周围循环中五羟色胺增高或皮肤微血管对热的反应过度缺乏血管正常收缩的对抗机理有关此外一些有害因子的作用皮肤慢性炎症紫外线损伤受冻烧伤和擦伤等都可使皮肤微血管的紧张性消失而诱致本病偶有遗传性
本病常无明显病理解剖变化伴有局部组织的器质性异常和营养性改变主要同时累及双足少数仅累及足底足跟足趾手足同时发病者仅占3.3%常呈对称性发作取决于皮温皮温升高到临界温度(31.7~36.1℃)以上即引起发作在各患者中临界温度点相当恒定血管扩张和其后的充血是皮温升高的原因然而血流增加是主要的因素,因为症状一旦被温热诱发,即使用压脉带加压到收缩压水平以上使血流降到0时,症状仍可持续,提示病变的原因是皮肤痛觉纤维对热或扩张血管壁的张力的异常敏感性所致发作时局部毛细血管迅速扩张充血,局部皮温升高(可达35~37℃),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
起病急骤,常在温热环境中肢体下垂站立或运动时,引起发作或使发作加重。局部皮温超过临界温度时常引起发作,夜间发作常较白昼为重。发作时的特点为两足对称性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多为烧灼样,偶呈刺痛或胀痛。皮肤潮红充血,皮温增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冷敷抬高患肢或将足露出被外,局部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后可使发作缓解,皮色恢复正常。疼痛通常局限于足的拇趾和趾端,较少见的是在手的相应部位。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偶而伴有局部水肿。发作间歇期,肢端常遗留有轻度麻木或疼痛感,但伴有溃疡或坏疽等神经营养障碍。
≠皮肤临界温度试验:将足或手浸泡在32~36℃水内,若有症状出现或症状加重即为阳性。②甲皱微循环检查示毛细血管袢轮廓模糊扩张,其内压力增高,给予热刺激后更为严重。 根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并困难。本病约60%为原发性。其他可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病酒精中毒恶性贫血血栓闭塞婿管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静脉机能全与糖尿病有关的周围神经炎,以及铊汞或砷中毒和糙皮病等疾病所引起,称为"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血管疾病经完满的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着远端灌注压的恢复,缺血区可有明显的反应性充血。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红斑性肢痛症",其表现可能持续几天,甚至几周,应注意鉴别。 (一)热的脱敏降低肢端血管对热的敏感性。先将患肢浸入临界温度以下的水中,然后逐渐升高水温直至出现轻微适。每天浸泡并逐步提高水温,直到病人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水温中引起发作为止。
(二)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口服一次0.5~1.0g,可预防疼痛发作数天。
2.血管收缩剂①麻黄碱,口服25mg,每日3~4次。②肾上腺素,发作时喷雾吸入1∶1000肾上腺素溶液。③马来酸美西麦角(methysergidemaleate),开始口服8mg/d,以后逐渐减小剂量到2~4mg/d;每年应间断1~2月,以避免腹膜后纤维化的副作用。④β-阻滞剂,普萘洛尔,口服10~30mg,每日3次,对有些病人有效。
3.5%葡萄糖酸钙20ml静注,每日2次。
4.普鲁卡因封闭0.25%~0.5%普鲁卡因作患肢套式封闭,1~3次后症状可减轻。
(三)手术治疗对内科治疗无效且严重到足以使劳动力丧失者,可虑手术切断压榨或将酒精注入到胫后腓或腓肠神经,后两法可以导致足部皮肤麻醉持续达3~6个月。 患者宜穿多孔的凉鞋,夜间睡眠时足部宜覆盖,足部尽量避免暴露于温热的环境中,特别是干热。发作重者可搬到气温达到引起疼痛发作的临界温度以下的地方居住。但亦不宜用冰块或冰水局部降温的方法来缓解发作,以免损伤肢端血管和周围神经,反而使发作持续或加重。Www.yXsjy.net医家园
下载PDF文档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