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多次复发的巨大滑膜肉瘤1例推荐到首页 □ 《实用骨科杂志》2008年第10期1/2页12作者单位:(潍坊市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山东潍坊261041)
【关键词】肉瘤
患者王某,男,39岁,一年半前发现左腋部无痛包块逐渐长大,于当地医院以“纤维瘤”行手术切除。3个月后复发,再次局部切除,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此后因反复复发又接受三次手术并行放疗。现为术后1个月,肿瘤再次复发来院。查体:左腋区可触及一10cm×7cm质韧包块(见图1),边界不清,较固定,中心约5cm×3cm破溃(见图2)。周围皮肤水肿发红,皮温略高,未见静脉曲张。左肩活动严重受限,左上肢远端感觉略减退,运动血运正常。左肘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外院两次病理结果均为滑膜肉瘤,胸片、腹腔b超及ect未发现转移灶手术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右侧卧位,距瘤体5cm处作横梭形切口。逐层切开,见背阔肌大部分缺如,肿瘤位于大圆肌前方,约10cm×8cm×7cm(见图3),侵及胸大小肌、前锯肌、肩胛下肌及大圆肌,边界不清,中心坏死呈烂鱼肉状。肿瘤蒂部位于肩关节囊前下方,与大圆肌和背阔肌肌腱黏连。术中未见肿瘤组织侵及腋血管神经,固有胸壁尚完整。将瘤体及受累肌肉一并切除,清扫胸大小肌深面及腋窝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为滑膜肉瘤(级),无淋巴结转移。切除肿瘤后创面约20cm×15cm(见图4),分别取上臂后侧皮瓣(10cm×5cm)及侧胸壁局部转移皮瓣(15cm×15cm)覆盖创面(见图5),上臂后侧皮瓣带部分肱三头肌肌肉以填塞肿瘤切除后的空腔,瓣下置引流。上臂后侧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张力不大(见图6)。术后换药见皮瓣愈合好,随访一年半未复发。
滑膜肉瘤是起源于滑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生长在大关节旁,与关节周围组织关系密切。多数恶性程度高,经血液、淋巴途径转移至肺,预后差,其5年生存率约为35%~50%[1]。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将肿瘤直径是否超过5cm作为区分预后好坏的一个界限[2,3],zagars[4]认为肿瘤大(>5cm)、病理分级高是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于b期的肢体近侧大滑膜肉瘤需行彻底的外科处理,但受其解剖部位限制,广泛切除或广泛截肢难度较大,即便如此亦有较高的复发率。附加其他治疗特别是术前放疗,可使高度恶性的滑膜肉瘤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canale[1]提倡单侧肢体灌注化疗后行广泛或边缘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可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60%)。
该患者肿瘤外科分级属于t2g2n0m0(b期),为累及包膜外的高度恶性肿瘤。术中证实肿瘤源于肩关节滑膜组织,因曾接受过五次边缘切除并放疗,局部组织水肿并瘢痕化。经讨论后认为即便行肩胛带离断术(广泛切除),预后亦不佳,且因患者拒绝接受肩胛带离断术,遂行边缘切除术。本例患者术中切除较为彻底,然而保守的边缘切除能否有良好结果,目前国内外临床报道较少。本例患者虽术后随访一年半未复发,但时间较短,尚不能肯定远期疗效。
本手术所用上臂后侧皮瓣在以往的创面覆盖术中应用较少,在此简要叙述。该皮瓣由上臂后侧皮动脉及同名的静脉和皮神经支配。皮动脉起始部外径约1.4mm,蒂长约6.2mm,皮瓣面积最大可达13cm×7cm。皮动脉主要起自肱动脉(76.9%),其次为肱深动脉(19.2%)和腋动脉(3.9%)。其主干较恒定,自背阔肌腱与肱三头肌长头交角外侧2cm处越过肱三头肌长头,经纤维束蒂下方穿越肱腱膜,向下与尺侧上副动脉分支吻合成网。其体表投影为背腋角与鹰嘴连线上1/2,皮瓣切取时以此线为轴,由远及近逆行切取。臂后皮神经为桡神经发出的第1中间感觉支,其支配的该皮瓣两点辨别觉在20~25mm内,可部分恢复腋窝区的感觉功能。
【参考文献】[1]canales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卢世璧,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45746.[2]thompsonr,garga,goswitzj,etal.synovialsarcoma[j].clinorthop,2000,(373):1824.[3]扈文海,韩永台,顾振芳,等.滑膜肉瘤的大小、初次治疗方法与其预后的关系(附4l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3):975976.[4]zagarsgk,ballomt,pisterspw,etal.prognosticfactorsforpatientswithlocalizedsofttissuesarcomartreatedwithconservationsurgeryandradiationtherapy:ananalysisof225patients[j].cancer,2003,97(10):25302543.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