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第9卷第5期1992年0,琏散犯_薄.稿湖南慝学0】9.№5992?临床病理?口一涎腺恶性混合瘤34例报告湖南省肿瘤医院堕圭竺塑7矿7,?涎腺恶性混合瘤通常指的是在良性混合瘤的成分中,同时有癌或肉瘤的存在,或混合瘤具有浸润性生长或转移等恶性行为本瘤较少见,本文将我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4例作一分析报告.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1977年0月至991年元月经病理证实的住院病人34例,临床资料完整.每例标本经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染色.切片~26张,平均5~6张,在镜下温习了垒部切片;一例一卡登记了临床和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垒国涎腺肿瘤协作组制订的标准分类定型,并进行了临床分期.2分析结果21年龄与性别男9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26: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钾79岁.以31~5岁组多见(24例,759%】.22札母前柄程最短两个月,最长27年;数月至3年最多见(65%).23发柄部住左面部7例.右5例.唇舌各例.以腮腺最多(5例),余依次为硬腭7倒,颔下腺及上颁窦7例,鼻腔2例,面颊部例24临床表现2.4.1肿块大小:肿块最大径1--5'19例(558%),5'上11例(32.5%),上4例.242伴发症状:肿块伴疼痛18侧,面部麻木或面瘫者4例例肿块质硬,活动差:14侧肿块硬而周定病程中肿块短期生长快4侧25浩疗概况手术34例,其中8例术后加了放射治疗,2例作了化疗2.6分期期4例,期9例.期9侧,期2例~期为多(67%)2.7镜下类型癌在混合瘤中最多(26例,其中腺癌20侧,鳞癌6例),混合瘤恶变7例,转移性混合瘤例.28随访术后随访1年者2侧均健在;随访5年以上者5例,8例健在,7例死亡(5侧死于局部复发,2侧死于骨或肺转移)随访6~0年者5例,均健在死于复发的5例均与首次手术不彻底有戈3讨论3.关于恶性混合瘤的诊断与分类1988)指出有三型":①癌在混合癌中,指仅有皮癌变,此型最多,约9‰;本文26例,占76.4%腺癌多见.②癌肉瘤,多为腺癌,肉瘤成分多为软骨肉擅.次为骨肉癌,死因多为复发,转移性混合瘤,形态上良性,但有淋巴结转移.肿块多无包膜,好局部复发,复发问隔时间长,亦可转移至骨肺肝等处.本文饥有淋巴结转移.文献将此瘤分为3型:①良性混合瘤中有癌;②良性混合瘤恶变;@良性混合瘤中含肉瘕,并报告了自己例平措肌肉瘤赖钦声等(1982)也报告了例软骨肉瘤"本文7例混合瘤恶变中,有3例侵犯涎腺周围软组织.2例直达皮下侧侵犯了面神经总干.有人建议¨:有下列表现之一者,需重作切片.仔细镜检,排除恶性混合瘤:①有小灶坏死出血;②有阃质过量玻璃样变:⑨间质内有钙化及骨化;@有多个瘤结节;④混合瘤呈浸润性生长.恶性混合瘤的组织发生有两种见解"①不治疗的良性混合瘤中约/4可恶变:②肿瘤的发生,51络合碘的杀茸原理与碘福相同碘是一种活性很强的元素.能直接氧化细菌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死亡52络合碘与碘酒杀茵谱相同对太部分细菌真菌芽胞和原虫均有杀灭作用,络合碘与碘酒的杀菌力基-41同临澧县医院进修医师53络含碘对皮肤拈膜无刺激稀释后可用于褥疮换药,新鲜创口止血,应用无皮肤过敏现象5.4络合碘的优点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与碘酒加酒精比较,能节约资金40‰~55%.在皮肤消毒方面我院已基本上取代了碘酒加酒精脱碘的方击.(】9920306收穑】文艾编靛端南医学卯黄营发育异常――脐茸四例报告怀化地区第一医院王淑华脐茸叉称脐息肉(),是由脐部残留的肠粘膜组织构成,是肠卵黄管发育异常中的一种,外检中很少见现将我院2年间外检中碰到的4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倒拽年盏性别病生及手柬昕览4畀12岁舅男岁*脐内小肿物伴有血性穆瞳自出生后至夸禽脐内肿橱06锄×0.504,表面鲜红也,有触痛,腹压可囊出脐并.无瞳瘫盐膀耽刺辙症状手术所见-脐尿管与外界相通.脐部肿橱切髂.临床诊断脐屎瞥囊艳生后脐带晚藩脐内托分泌物噩长有肿橱2年脐鼯肿物10啪×08啪×0.表面有分泌物.周围红肿.手术所见:埘;袅约5.棍部质较硬.确一纤雎索带.临球谚断脐旅臂囊肿脐群红肿2单5.脐内可见08×077红色赘生物.无明显善苣.碰之易出血.手术肝觅脐与鹿腔度膀耽不相越.临床诊断脐茸岫生后脐部肿转.步量井培物棒出.无红肿.脐正中可见1.2口×胂块.手术所见肿块位于脐正中.无孔道及腔剩.临床诊断脐茸2病理检查2巨拴切除的皮肤组织其中问_陷,凹陷处有黄丽至蚕豆大红色息肉状赘生物,有蒂切而中轴为灰白色纤维结缔组织,表面复盖粘膜.22镜捡赘生物表面为牯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厦杯状细胞组成,在固有膜内形成单管隙,晕结肠粘膜结构.此外,还可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的分泌粘液的腺泡,状似胃幽门腙或十二指肠腺.粘膜大部分无绒毛.固有膜内可见淋巴小结,并见浆细胞,淋巴细胞散在,伴有感染时可见中性及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中轴为平精肌,纤维组织及小血管.3讨论胚胎早期(第3周左右)中肠与卵黄囊相通,至第4周在肠与卵黄囊之间的腔逐渐变窄,呈管状.称卵黄管,第5--6周此管开始闭塞,并于第7周完垒闭塞.若不闭合或部分不闭合,则产生各种畸形,如脐瘘脐窦,脐茸,卵黄管囊肿及回肠远端憩室等.出生后卵黄管肠端已闭合,而脐端未闭.残存一部分肠粘膜组织在窦遭内,经常分泌流出粘液,使周围皮肤糜烂,称为脐窦有时脐内有小冉芽肿样的肿物,似脐冉芽肿,但无窦道,称为脐茸.镜下,粘膜可呈胃,十二指肠.结肠等结构特点,不难诊断.治疗须待小儿6个月后旅行,可先采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等方法.如无效,亦可将脐茸连同脐一并切除.(990120收稿】(草心鳊发)从一开始就是恶性涎腙闰管上皮的原始细胞可恶变,肌上皮细胞亦可恶变.3.2治疗原目¨良性瘤手术应彻底,以防复发:术中检查切缘及快速切片.如有恶变则按恶瘤处理".腮腺恶性混合瘤应作垒腮腺切除,不保留面神经,且应作选择性颈清扫.如肿瘤与下额骨粘连,应切除下颌骨受累部分.小涎腺者只作局灶性清扫.术前.术后是否放.他疗可依瘤体大小.恶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