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喇叭
[学弟]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又名伴有昼间变化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和Segawa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为肌张力不全造成的进行性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经确诊并长期服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则可恢复正常功能,属于一种可以医治的遗传性疾病。
反应性肌张力不全的异常基因位于第14号常染色体短臂,与四氢生物喋吟的产生有关。患者脑脊液中生物喋吟的含量降低。四氢生物喋吟是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胺的重要辅助因子,其产生障碍使多巴胺合成受到影响。
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常见于儿童期,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一般在4-8岁,但可以早至婴儿期,晚至成人期。婴儿期起病者较少见,常被误诊为脑性瘫痪或痉挛性截瘫,成人期起病者症状类似帕金森病。初始症状往往是马蹄内翻足和由于下肢肌张力不全造成的步态异常。以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可以出现四肢僵硬,运动徐缓,面无表情。半数病人出现8-10Hz位置性、意向性震颤(不同于帕金森病的4-5Hz静止性震颤),一般在成人期病情相对稳定。某些轻症病人仅在午后有行走困难和疲劳感,写字握笔略久有书写痉孪。体检时在某些患儿可发现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75%患儿的肌张力不全有特征性的昼间变化,即清晨刚起床时肌张力不全较轻,以后渐渐加重,黄昏时最为明显。日间休息后可稍有改善,但活动、运动后加剧。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无需进行特殊检查。诊断依据:①有肌张力不全的临床表现,如肢体僵硬。步态异常等;②症状轻重有明显的昼间变化,晨轻暮重,并在活动后加重;③神经系统检查:肌力正常,部分患儿肌张力增高,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④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迅速,疗效持久。
治疗可选用任何一种左旋多巴制剂,国外学者多推荐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往往能使症状迅速改善,即使病人已有较长时间的病史,疗效亦相当显著。起始量一般为左旋多巴50mg,卡比多巴12.5mg,或左旋多巴每日0.7-2.9mg/kg、卡比多巴每日0.2-0.7mg/kg,根据需要逐渐递增。一般在患儿的功能明显改善时即可停止加量,但必须终身持续服用,中断治疗往往复发。如左旋多巴用至每日300mg仍无良好疗效时,要考虑其它类型的肌张力不全。
目前医治比较权威的医生有:
孙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现在南通瑞慈医院脑科中心)
蒲传强(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吴卫平(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戚晓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于生元(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冯大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朱克(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回答:2004-10-2300:27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