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性角膜炎指角膜基质内弥漫性炎症浸润,不引起溃疡性组织缺损病变,为角膜抗原抗体反应。主要有结核性角膜基质炎、梅毒性角膜性基质炎、麻风性角膜基质炎等。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结核性角膜病变是在眼部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基础上发生,为继发性,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由周围结膜巩膜结核病变蔓延而来;②从葡萄膜沿着房角角膜后面延伸波及;③睫状体结核结节突破巩膜静脉窦,引起结核杆菌散播于角膜后部;④由结核性色素膜炎扩展,直接侵犯角膜后部所致。多单眼发病,仅侵入角膜一部分,在基质中层深层出现斑状结节状浸润灶,呈灰黄色,有新生血管侵入,遗留浓厚瘢痕。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倾向。 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系角膜对梅毒螺旋体过敏反应所致基质层弥漫性炎症。其发病机理为免疫性炎症反应,胚胎期后天感染螺旋体,随血行播散达角膜、致敏角膜组织。此后,当隐存体内其他部位螺旋体抗原毒素随血流到达已致敏角膜时,因局部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补体反应而发病。梅毒性角膜基质炎主要发生于先天性梅毒患者,两眼同时先后发病。后天梅毒偶然也会发生,但多为单眼性,此病在国内已几乎绝迹。眼部表现:明显刺激症状,角膜后沉淀物,角膜实质层呈雾状混浊,毛刷状新生血管侵入,最后在角膜基质层内残留多少混浊斑萎缩血管。 麻风性角膜基质炎:麻风杆菌可通过血源感染眼面部,造成面神经颞颧支三叉神经面支受损,使眼睑位置异常,正常眨眼动作角膜反射消失,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混浊损伤,麻风杆菌也可直接侵袭角膜引起角膜基质炎。主要表现为早期细小点状角膜炎,后发展为弥漫性表层点状角膜炎,继而出现盘状基质浸润弥漫性基质浸润新生血管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