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基质性角膜炎

基质性角膜炎和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2009-12-04 www.seeyi.net A +

基质性角膜炎和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来源:2008-7-1410:40:53  基质性角膜炎和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概述  是位于层内的炎症,属非溃疡性的深层角膜炎。  病因  大多数为先天性梅毒,其次为结核、风湿等感染引起,病原微生物可通过上皮或角膜缘血管直接侵犯角膜;但更多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结果。  症状  1、梅毒性:先天性梅毒引起者,发病年龄多为5~20岁的青少年。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并伴有耳聋、上门牙下缘缺损、鞍鼻等特征,后二者和角膜改变构成;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后天梅毒引起者少见。眼部病变一开始,即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从角膜周边部开始发生浸润,逐渐向中央区扩展,最后在角膜中心区会合。角膜基质因浸润、水肿、呈灰白色雾状混浊,失去原有的光泽。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明显。随着角膜病变的发展,可见新生的深层血管呈毛刷状从角膜缘四周侵入角膜基质,逐渐伸向角膜中央,使角膜变成暗红色磨砂玻璃样混浊。一般两周后浸润可扩展到全部角膜,约1个月炎症达高峰;同时布满新生血管。此病总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恢复期,睫状充血减轻,炎症渐消退。角膜混浊的吸收,也从周边部开始;炎症消退后角膜光泽恢复正常。最终,在角膜中央区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影响视力;如瘢痕致密或变成扁平角膜时,可严重影响视力。角膜新生血管逐渐变细萎缩。多年后,在角膜深层留下极细的灰白色丝状影子血管,成为本病永存的特殊标志。有的病例因并发虹睫状体炎,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2、结核性:多单眼发病。在角膜基质中、后层发生浸润。初期靠近角膜缘,后渐向角膜中央发展。浸润性混浊多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其数目不定,多局限于一定区域,不像梅毒性的全面蔓延。在炎症浸润的同时,出现新生血管,其分布也呈区域性,由少增多,并在结节状混浊的周围呈丝球状盘绕。病程经过缓慢,可成年累月反复加重,最后大部角膜受累。愈后留下较厚的、浓淡不一的瘢痕,视力可严重受到影响。  检查  除根据特征性的眼部诊断,还可从其他一些先天性梅毒的体征如马鞍鼻,Hutchinson氏齿及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得到证实。  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驱梅、抗结核、抗风湿等疗法。局部可使用皮质类固醇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再者是散瞳、热敷等。对遗留的角膜瘢痕,视力不及0.1者,可考虑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术。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概述]  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不仅使角膜有十分敏锐的感觉,还具有调节角膜营养代谢的重要功能,是角膜免遭感染、变性等病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炎症、外伤、肿瘤压迫、手术损伤等原因使三叉神经受损,角膜知觉即告丧失,对外来机械性损伤失去防R反应,在营养代谢发生障碍的基础上,一旦上皮受损脱落,很易遭至感染,引起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保持角膜湿润,预防感染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症状体症]  1、角膜知觉减退或丧失,瞬目反射迟钝钝;  2、角膜上皮乾燥、混浊、大片剥脱;  3、继发感染、前房积脓,重者角膜穿孔。  [诊断依据]  1、角膜知觉减退,伴同侧面、额部皮肤感觉减退;  2、角膜病变由中央向周边,由浅入深发展,甚至合并感染形成严重角膜溃疡;  3、病程慢性、无疼痛、充血轻。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局部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眼垫包眼;  3、继发感染,则按感染性角膜溃疡处理;  4、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  5、长期不愈者,可采用睑裂合术和结膜瓣遮盖术;  6、对症支援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角膜上皮愈合。  2、好转:溃疡及角膜上皮基本愈合。  3、未愈:体征无改善。  [专家提示]  当三叉神经受损时,角膜的感觉就减退或丧失了,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因为角膜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加之角膜神经营养障碍,轻微的损伤如迷眼、擦伤,或暴露乾燥等极易合并感染,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应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角膜湿润,防止感染。尤其在睡眠时,患眼一定要涂大量抗生素眼膏封闭睑裂,保持角膜上皮的完整。[点击了解该病类各地医院,问诊信息>>]相关新闻匐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眼睛受外伤警惕角膜炎感冒期间最好别戴隐形眼镜角膜炎患者需注意生活习惯洗眼液有可能会导致角膜炎如避免患上角膜炎角膜炎的病因以及预防治疗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角膜炎如何用西医治疗乱滴眼药水,小心患上角膜炎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