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肠炎(acutehemorrhagicenteritis)是一种发生在小肠的急性炎症。病变表现为受累肠管的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故也称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本病主要累及空回肠,较少累及胃和结肠。病变可以累及小肠单个或多个节段,如为多节段则病变呈跳跃性。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明显。急性出血性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产生β毒素的C型魏氏杆菌增多或肠内缺乏破坏β毒素的胰蛋白酶有关。
(一)临床表现
此病以青少年居多,多有不洁饮食史。好发于夏秋季节。症状常以突发性腹痛开始,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腹痛位于脐周,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腹泻多为腥臭血便。体检可有腹胀,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如已发生肠坏死或肠穿孔则出现腹膜炎体征,有明显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发生中毒性休克。
本病容易引起误诊。
诊断要点是:①有不洁饮食史;②夏秋季突发腹痛伴腥臭血便;③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鉴别诊断应注意以下情况:以腹痛为主者应与急腹症,如肠梗阻、阑尾穿孔、腹膜炎等鉴别;以腹泻为主者应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套叠等鉴别。
急性出血性肠炎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全身支持治疗和疾病治疗。前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后者包括广谱抗生素、甲硝唑和抗休克治疗。
有下列情况需采取手术治疗:①腹膜炎;②出血不能控制,且出血量大;③伴有肠梗阻,且不能缓解;④经非手术治疗,全身情况无好转,且局部症状加重。
手术应视探查的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和方式。一般情况下,如肠壁无坏死、穿孔和大出血,可在小肠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溶液进行封闭治疗。如小肠发生坏死或穿孔则必须切除病变肠段,并行端端肠吻合术。但应注意尽可能地保留小肠,以免发生短肠综合征。如小肠病变范围广泛,此时可切除病变严重的肠段,保留病变相对较轻的肠襻,并行肠造口术,此时一般不做肠吻合术,以免发生肠瘘。手术后,应继续进行积极的疾病和全身支持治疗。
顶一下(0)0%踩一下(0)0%上一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下一篇:肠梗阻收藏挑错推荐打印最新评论查看所有评论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评价:中立好评差评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匿名?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