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46例治疗体会首席医学网2005年05月05日11:16:56Thur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宋立新高潜陈绍权孙岩峰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关键词】动脉
急性动脉栓塞是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病,危及病人的生命和肢体的存活,我们15年间共收治46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46例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32~74岁。栓子来源:风心病14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脱落6例,不明原因6例。栓塞部位:上肢18例,下肢23例,骑跨血栓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
1.2治疗方法手术取栓38例,药物治疗8例。手术治疗是应用Fogarty导管从肱、股动脉拉出血栓,肠系膜上动脉取栓为经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药物治疗为肝素、尿激酶、精制蝮蛇抗栓酶抗凝溶栓治疗,并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扩血管,祛聚治疗。
46例,从发病到就诊最短8h,最长168h,平均23h。未手术6例,右髂动脉栓塞合并大面积心梗1例48h死于心梗,右髂动脉栓塞,右下肢坏死1例,上肢动脉栓塞,静脉溶栓治疗症状缓解4例。手术38例,其中髂股动脉栓塞2例,1例手术取栓后,再次形成血栓,行膝上截肢,1例手术前已有小腿坏疽,取栓后行膝上截肢;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成功,肠功能恢复,但术后死于心衰。其他病例肢体保留良好,经随访肢体功能恢复。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从心脏或近心端动脉壁脱落,被血流推向远端,阻塞动脉血流,导致组织器官缺血以致坏死的病理过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威胁生命及肢体,是本病的特点,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急性动脉栓塞,大部分均能查到病因,46例中,34例有风心病及冠心病史,在查体及辅助检查中,可以发现心脏方面的改变,6例动脉硬化狭窄,多普勒超声,有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突然发病,肢体出现疼痛,苍白,发凉,脉搏消失及麻木,运动障碍,即6p征,结合心脏的改变,即可以确定诊断。一般不需要做动脉造影,因动脉造影要延迟手术2~3h或更长时间,往往导致病情的加重,所以一旦确定诊断,应立即手术取栓。但以下情况应在术前做动脉造影:(1)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疑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人,因肥胖,肠腔积气,及彩超确诊率低,而且无法确定是栓塞还是血栓形成,需做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确定诊断。(2)年龄较大,既往有间歇跛行史,突然发病后如肢体变化不太明显,尚能维持,应做动脉造影,以了解病变的部位,远端流出道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所有动脉栓塞的病人除肢体发生坏疽或建立良好侧支循环供应外,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都应早期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手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术中如发现近端动脉有狭窄同时可予球囊扩张,以保证术后有良好的血供。术后治疗也十分重要,予肝素注射抗凝防止栓塞繁衍,罂粟碱解痉,扩张血管,明显提高手术疗效。由于发生动脉栓塞的病人,多为风心病、冠心病人,所以,术中,术后心功能的维护十分重要,有效防治心衰,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对于就诊晚,肢体发生坏疽,建立良好侧支循环,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的病人,我们采用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同时,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扩血管药物治疗,亦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1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32-962.
2汪中镐,曾宪九.血管外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99-416.
3施群,王玉琦.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82-885.
(编辑罗彬)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