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表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急性肾小管坏死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少尿型、非少尿型和高分解代谢型三种类型。 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一般认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占总的肾小管坏死的比例在25%-80%之间。病因包括烧伤、创伤、手术、低血压、肾毒性物质、横纹肌溶解症等。起病后肌酐清除率迅速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上升,平均每日尿量在500ml以上。与少尿型比较,非少尿型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改变较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仍有26%的病死率,应予以重视。年老体弱,原有肾功能不全的非少尿型者应尽早透析,以降低病死率。
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并发于广泛组织损伤(大面积外伤、烧伤及挤压伤、大手术)败血症等,每日血尿素氮及肌酐分别以>14.3mmol/L及>176.8mmol/L的的速度递增。高钾血症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是两个主要死因,其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突出,表现为嗜睡、昏迷、癫痫发作、反射亢进或降低、肌颤,常并发呼吸道、尿路、皮肤感染,重者发生败血症,常并发脏器衰竭。
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型
急性肾小管坏死一般都经过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少尿期 起病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少尿或无尿。
下一篇文章:急性尿毒症心血管的表现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