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急性心力衰竭新指南概述(二)荐★★★【字体:小大】急性心力衰竭新指南概述(二)作者:付研文章来源:心血管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6-8(三)病因诊断思路
目前,临床医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思路,而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尚在正常范围的急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HFSA的心衰指南特对此类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提出分析思路(见图1)。
二、AHF的分级与预后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有三种不同分级方案。AHF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分级越高AHF的病死率越高。根据临床表现和胸片改变进行Killip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Forrester分级,这两种分级适用于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第三个“临床严重性”分级已在心肌病研究中得到证实,并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它更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
1、Killip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没有心功能失代偿的症状,病死率0%-5%。
Ⅱ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包括簟S3奔马律和肺静脉高压,肺瘀血,但野湿艟窒抻诜我跋1/2,病死率10%~20%。
Ⅲ级:严重的心力衰竭,肺水肿伴满肺湿簦∷缆35%~40%。
Ⅳ级:心源性休克,症状包括低血压(SBP≤90mmHg),外周血管收缩的表现如少尿、发绀和出汗,病死率85%~95%。
2、Forrester分级
根据临床特点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分为4级。根据外周低灌注(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末梢发绀、低血压、心动过速、谵妄、少尿)和肺瘀血(簟⑿仄斐#┙辛俅卜旨叮菪脑嘀甘档停ā2.2L/min/O)和肺毛细血管压升高(>18mmHg)进行血流动力学分级。Ⅰ组的死亡率为2.2%,Ⅱ组为10.1%,Ⅲ组为22.4%,Ⅳ组为55.5%。
3、“临床严重性”分级
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关阅读:急性心力衰竭新指南概述(一)急性心力衰竭新指南概述(三)
>>文章录入:lijia责任编辑:wangj上一篇文章:急性心力衰竭新指南概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