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合并瘫痪的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以胸椎结核发生截瘫最多见,颈椎结核发生四肢瘫痪的次之,腰椎椎管管径宽大,内容物为马尾,故腰椎结核并发马尾神经受压的极为罕见。脊椎附件结核少见,一旦发病,容易发生截瘫。
发病机制可分为早期瘫痪和迟发性瘫痪两种。早期瘫痪发生于病灶处于活动期,随着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质和死骨进入椎管内压迫了脊髓。如果及时清除了压迫物质,截瘫完全可以恢复。有时脓液进入椎管前半部,使脊髓前动脉发生栓塞导致脊髓永久性损害。
迟发性瘫痪发生于病变已静止的后期,甚至已愈合后多年。致瘫的原因主要是瘢痕组织形成对脊髓产生环形压迫。愈合很多年后出现的瘫痪大都有脊柱后凸畸形或陈旧性病理性脱位,椎管前方所形成的骨嵴是主要的致压因素,可称为骨病变静止型截瘫。迟发性瘫痪也可源于脊髓血管的栓塞。
临床表现和诊断除了有脊柱结核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还有脊髓受压迫的临床表现。开始出现束带感,这种束带感的部位和病变节段一致,是神经根受刺激的结果,然后出现瘫痪。瘫痪发生的过程是最早出现运动障碍,接着出现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最迟出现。。也有大量脓液涌人椎管内产生急性脊髓受压,表现为脊髓休克所致的下肢弛缓性瘫痪,待休克过去后,仍发展成痉挛性瘫痪。在颈椎结核病例,则还有上肢运动障碍。在检查时可以测试出与病灶节段一致的感觉缺失平面。大、小便障碍中以排尿障碍为主。大便功能障碍一般较轻,有便秘和腹胀,大便失禁者少见。
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病灶部位、受压情况,在MRI片上还可观察脊髓有无液化所致的异常信号,以帮助估计预后。治疗脊柱结核出现神经症状而影像学检查确有脊髓受压者原则上都应该接受手术治疗。部分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作非手术治疗,待情况好转时再争取手术。通常主张经前路手术,彻底去除所有致压物质。为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可取髂嵴一块作一期脊柱植骨融合术。切除病变脊椎的椎板会加重脊柱的不稳定,使脊髓受压更明显,因此不主张作椎板切除减压。同样的理由,椎板减压术亦不适用于迟发性病例。对迟发性病例,应该经前路切除椎管前方的骨嵴。这类手术操作困难,而脊髓受压过久已有变性,手术后效果往往不佳。
编辑推荐:・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